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25日
三秦教育·培训观察
03

学生霸凌事件再次向社会敲响警钟

6月21日,一段“小学生被多人围殴”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据网民爆料,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几名初中生把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关在黑屋子里暴力殴打,并用香烟头烫伤小孩。庆元公安今日凌晨表示,目前,受害小学生已经找到,当时在场的4人也已到案,均为未成年人。(6月23日中国青年报)

这已经不是学生霸凌事件第一次走进公共视野。“安徽小学生被副班长逼吃屎喝尿,事后威胁‘弄死你’”、“南京一初一男生被该校初三男生堵住索要钱物,拒绝后遭到殴打,被逼自扇耳光,还强迫吃大便”、“广东海丰女中学生遭脱衣殴打拍摄”……这些新闻,都曾在前不久引起公众关注和热议。

近几年来,不时有类似的学生霸凌事件曝光。媒体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学生暴力发生在什么阶段?92.9%的读者选择初中、高中,7.1%的读者选择大学。

仔细分析每一个学生霸凌事件,便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个事件的背后都有一颗备受煎熬的心灵,每一个施暴者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有关资料显示,在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我国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这也更凸显了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滞后性和迫切性。

学生暴力频频发生,这很可怕,它是一种可以传染的“病毒”,好冲动的少男少女是易感群体,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学生暴力还会蔓延。学生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作为学校来讲,应该从文化病根上去除学生暴力,让非暴力文化去抚平学生身上的暴力伤痕。学校要设立沟通商谈室、矛盾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教会学生理性解决矛盾纠纷,智慧解决意见分歧,转变那些容易引发愤怒、仇视、憎恨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以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之间的各种冲突,从而消除暴力上的文化病灶。作为家长来讲,要多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多与孩子进行情感的沟通,发现苗头性问题应及时教育引导。作为社会来讲,要多向未成年人传递正能量,引导他们过健康高雅的生活;同时对问题孩子要有必要的帮扶机构和干预机制,不让他们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纠葛在一起。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让他们快乐而健康的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学生霸凌事件屡屡发生,向社会敲响了警钟,如何将学生暴力扼杀在摇篮里,应是当下社会必须慎重思索和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钱桂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