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07月16日
观察·读书
04

名人进养老院有助启蒙社会养老

近日,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发微博,说他的老同学钱理群夫妇已在酝酿前往养老院居住,此外,钱理群教授身体一切都好,计划在养老院内继续开展研究和写作工作。钱理群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得到海内外的重视与尊重。

堂堂北大知名教授,在晚年竟然要去养老院,这会让许多人产生疑问:北大就是这么对待老教授的?钱理群教授没有子女吗?他们的子女不孝敬他们吗?钱理群教授的高贵身躯,能不能适应养老院的生活?万一养老院工作人员不负责任,养老院管理水平有限,让钱老受了委屈和折磨怎么办?

网友们提出诸上疑问,是出于对我国养老事业的不放心、不安心。近些年来,我国养老院,几乎完全被一些负面新闻污名化。然而,养老的市场化与社会化,是不可逆转的社会趋势。钱理群夫妇现在选择的这种看起来有争议的生活方式,以后必将成为绝大部分老人要面对的生活方式。

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进步,在当前语境下,十分需要一些知名老人、年龄大的公众人物作出表率和示范作用。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国养老体制就可以闭目塞听往前发展了。相反,无论这些知名老人、年龄大的公众人物进入的是一家水平高、收费高的养老院,还是进入的一家乡镇级别的普通养老院,我国的养老体制和科学化水平都必须要大幅提高。

这里的提高,至少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更多的专业护理人员,如果是公立养老院,则需要政府对其提供工资保障,纳入人事管理体制,如果是民办养老院,则需要给予合理的工资收入,要知道,专业护理人员的面子,决定养老服务水平,也决定我国老人的面子;二是政府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公立养老院完全需要政府投入,同时,也要支持民营养老院的发展;三是要有更严格的监管,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服务水平上,都要确保体现它的公益性与服务性。

钱理群教授作为名人,选择进入养老院这件事本身就可成为一件能引发社会热议的公共事件。对我国养老事业发展来讲,这当然不是坏事。在年轻人负担越来越重、多数家庭仍然只有一个孩子的语境中,所有寄托于通过“养儿防老”和发扬孝道来实现社会养老大业的想法,都是不现实、不科学的。只有在社会化和市场化养老的带动下,我们的公共养老事业进步了,才能够为“老有所养”托起一条底线。 □王传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