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与茶叶蛋
□高均善
茶叶蛋和导弹风马牛不相及,却因为一句话联系在了一起。曾几何时,有人慨叹曰:搞导弹的不如一个卖茶叶蛋的。于是乎,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就成为重要的国策。几十年后,我们发现,导弹果然远远地超出了茶叶蛋,却再也没有人为卖茶叶蛋的人的低收入呼喊奔走了。
联想到1976年之前,知识分子成为靶子,遭受着种种责难和迫害。1979年后,知识分子又成为香油饽饽,人见人爱、人见人夸、人见人羡。一张文凭,在八十年代就是一顶乌纱帽,到处都在寻找“文凭”,都在提拔知识分子。我所在的那家工厂也一样,把一个交大毕业的、其实只上了一年大学的工人一下子提拔到副厂长的位子上。然而,每次召开会议,这位“知识分子”的副厂长都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原来他几乎什么都不懂,而且还有口吃的毛病。
经过了又一个十年的试验,人们似乎发现,单纯只在知识分子队伍里提拔人才,也是有弊病的,尤其是在大学生中招考公务人员,上岗后不称职者大有人在。于是又发出了在工人农民中招公务人员的红头文件(见陕西省最近的主流媒体的报道)。折腾来折腾去,左走走,右看看,左右摇摆,上下翻腾。害的是事业,苦的是人民。
我一直纳闷,卖茶叶蛋的收入为什么就不能超过搞导弹的呢?有人会做生意,把茶叶蛋的小生意做大了,有可能日进斗金。当然,也有人聪明,新研制的导弹长了眼睛,他理所应当获得较高的收入。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是公平的竞争环境。只要公平,卖茶叶蛋的人和搞导弹的人都会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搞他的本行,而不会怨天尤人。他们谁干得好,谁就可能获得更好的收入。
一个社会,若总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一会儿要提高教师的待遇,一会儿又要提高环卫工的待遇,社会像一个跷跷板,不是这边高就是那边低,到头来谁也不会待见谁。这极可能是当今人人都有怨气的重要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