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14日
百味·国际
04

感念母校

□张岩

山西临猗中学是我的母校,那是一所校风正、学风浓、教风好的县府中学。1973年至1975年,我有幸在那所校园的高11班,度过了两年风华正茂的美好时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阔别母校已近四十年了,昔日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是迈过知天命门槛的老者。然而,无论岁月悠悠,无论身在何方,我都以曾经是母校的学生而感到荣光,都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把母校念想。

班主任高立民是位上海籍语文老师,讲课绘声绘色,娓娓动听,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同学们带到课文中那个无比美妙的境界。他讲授的文言文《岳阳楼记》、新体诗《回延安》等课文,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他不仅给学生讲授了“叙事扼要清晰,写景变幻莫测,抒情真切动人,论理警策世人、发人深思”的行文要义,还对如何掌握和综合运用修辞手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启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领悟。

“要想作文好,必须走厚积薄发的习作之路”。这是高老师常告诫学生们的话,他教导学生要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乐于想象,做表象的创造者;勤于动笔,做表象的记录者。今天想来,他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上初中时,我就喜欢看文学书籍,却常因买不起、借书难而困惑。进入母校后,校园里那宽敞明亮、藏书颇丰的阅览室,一下子成为了最吸引我眼球的地方。我如同一只羊闯进了满目春光的青草地,只要有时间,我就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学习。在校两年,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处在班级的前三名,多篇作文在毕业时还被学校留作为范文。

母校给予了我知识的源泉,也激发了我写作的灵感。参加工作后,我开始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迄今先后在《西安晚报》、《陕西工人报》、《西安日报》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散文、随笔、诗歌上百篇(首),并荣幸成为西安市作协会员、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会员。我常扪心向自己发问:如果没有当年母校对我的孜孜培育,没有恩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怎么会有今天这样乐观自信、奋发向上的我?

是母校,给了我蓬勃向上的朝气和虚心学习、脚踏实地的精神;是母校,给予我做人的启迪和方向,让我的生命里充满了理想和信念,充满了爱和温暖。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