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02日
一线新闻
03

劳模赵建明和他的“尊天模式”

他率先带领村民承包土地,在黄河滩种植西瓜,他被老婆戏谑地称为“兵马俑”,他创立的“尊天模式”被评为全省设施蔬菜先进模式,他就是渭南市劳模,陕西大荔尊天农业技术中心农民技术员赵建明。

近日,他所在的大荔县尊天农业技术中心,被渭南市总工会评为唯一的“劳模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2011年,陕西大荔尊天农业技术中心聘他为技术指导,更是为他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从技术中心规划、棚体设计建造、栽培模式及种植茬口安排,他事无巨细,精心规划和设计,制定建设实施方案。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国家级设施蔬菜生产标准园,省级日光温室生产示范园、大荔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陕西省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90年代中期,赵建明率先带领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大棚哈密瓜,使其所在村土地生产效益翻了几番,在他从事瓜果生产的漫长岁月里,带领家人起早贪黑,从土里刨金,成为全县远近闻名的西瓜种植能手。这一切的努力与辛苦为他成为尊天农业技术中心技术员打下了基础。

刚来到尊天农业技术中心的那段时间,每天天不亮,他就拿上手电筒,查看棚里温度,每天出入40多个温室,整天都是浑身土、满脚泥,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一次,晚上回到家,看着满身黄土的他,老婆风趣地说:“你真像刚出土的兵马俑。”

有付出就有回报,中心春茬甜瓜成熟了,一茬棚均收入4.2万元,中心140个棚的温室瓜菜年收入560万元,相当于当地种植的常规作物产值的5—10倍。

由于设施农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为此,他为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先后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班30余次,记录学习笔记15万余字;从山东寿光、山西运城、陕西杨凌引进温室果菜新优品种30余种;协助相关部门示范推广设施栽培新技术10余项。

从2012年开始,在尊天农业技术中心,开始实施大棚冬枣有机生产技术。2014年8月中旬,有机冬枣上市,23元每斤,三年生长大棚冬枣亩均收入1.6万元,受到技术中心领导和大荔县领导的好评,为大荔设施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人富了不算富,带领周围的农民都富起来才是他的初衷。在服务好尊天农业技术中心的同时,他还热心地为周边种植设施蔬菜的菜农服务。2014年11月,与他相邻的城关镇畅家村的一名小伙投资30万元新建5个温室大棚种植黄瓜,由于不懂技术,黄瓜苗不长。小伙子很着急,到他家找他时,他正在吃饭,二话没说放下手里的碗筷就出门了。在棚内仔细查看后,找到了问题所在,他建议小伙子用根宝灌根,再灌一次小水,把棚温升高。过了半月,黄瓜苗就长好了,而且已开始出瓜胎。小伙子高兴地请他喝酒以表感谢,他却憨憨说了声:“免了,乡里乡党的,客气啥!以后有事打电话就行。”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民工,他不仅履行了一个基层农民技术人员的神圣职责,还通过“传、帮、带”提高团队的技术水平。尊天现代农业园解决了当地150名失地农民土地流转后的后顾之忧,且使失地农民人均年增收1.5万元。

在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大荔县总工会向全县各级劳模发出“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议书,鼓励全县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加入进来,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劳模的先锋带头作用,积极探索创新、投身创业洪流、实现自我价值。赵建明第一个加入进来,并带领成立了“劳模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在基地的带动下,该县各级劳模积极响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组建了创业团队,广泛开展各项技术创新。 见习记者 古晓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