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22日
煤业化工专刊-综合
06

黄陵二号煤矿启动“充电”新模式

本报讯 “老李,你这师傅辈的人怎么也当起徒弟了?”“要适应新岗位嘛,不‘回炉重造’一下怎么行呢”。在黄陵二号煤矿机电队学习室,同样是“一对一”的技能帮教,不同的是帮教对象不是新工,而是都有着十余年煤矿井下现场作业经验的“老资历”。

随着井下巷道的不断延伸,变电所、配电点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相应的人员配备成了二号煤矿机电队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该队经过多次探讨,决定采取“移动补缺”的办法来解决各变电所和配电点的人员空缺问题。具体做法是将负荷少、对安全生产影响小的岗位进行区域合并,采取“流动作业”的方法把部分岗位的工作人员“腾”出来补充到新的变电所、配电点进行维护作业。“这些‘老资历’虽然长期从事煤矿作业,但一直都是岗位工,对井下系统并不熟悉,必须由专人进行系统专业‘一对一师带徒’培训,进而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岗位”。该矿机电队队长肖大军道出了这其中的原委。

不仅如此,该矿还从新工人当中挑选有潜质、基础好、进步快的苗子进行重点培训,邀请新设备厂家技术人员或机电部门讲师对职工进行针对性教学,并坚持每月集中人员在井下“实操基地”至少培训一次。通过一系列方法,提升全员的岗位作业水平。

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培训,让新老工人和转岗人员可以快速的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最终成长为“一专”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该矿井下供电安全作出了有力的保障。 (肖建 史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