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7月20日
头版
01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打好去产能攻坚战①

喧哗过后 壮士断腕

——陕煤去3000万吨产能求生

本报记者 刘公望

编者按

随着我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钢铁等行业去产能问题已经成为深化改革,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改革问题。省委、省政府强调,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工作主线,坚持需求供给两端发力,全力打好“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并明确到2018年,全省钢铁、煤炭、水泥产能将分别控制在1000万吨、6.5亿吨、8400万吨以内,商品房库存规模较2015年减少13%左右。

改革的目标已经确定。那么,作为去产能的主体,我省的相关行业、企业面对能源价格低迷的困境,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壮士断腕的态度,打赢这场改革攻坚战呢?本报记者深入煤炭、钢铁等企业实际采访,就去产能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从今日起,本报将刊登在去产能中,一些企业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面临的实际问题,鼓励和引导广大企业及职工,坚定信心,众志成城,依靠科技创新谋发展,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为全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杨照乾此前对外宣布,截至6月12日,整个集团煤炭库存55万吨,创陕煤集团成立以来煤炭库存的历史最低点。其中彬长、黄陵及陕北地区的优质煤炭矿井,库存几乎是零。省煤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省属国有重点煤矿煤炭库存78.15万吨,同比下降了68.13%。

种种信息显示,我省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代表的这场去产能“战役”的效应已开始显现。

公开数据显示,陕煤化集团的煤炭产业主要分布在我省三大区域:一是关中四个老区(铜川东区、蒲白、澄合和韩城矿区),二是彬黄矿区(彬长、焦坪和黄陵矿区),三是榆林新区。截至2015年底,陕煤所属全资、控股矿井共57对,总能力20497万吨,其中现役生产矿井46对,核定能力13237万吨;在建矿井11对,设计能力7260万吨。

这三个区域煤炭赋存条件的差异很大,榆林和彬黄地区的煤炭都是低硫、低灰、低磷、低成本、高发热量的优势产能,在全国是有绝对竞争力的。关中老区则是高硫、高灰、高灾害、高成本、低发热量的劣势产能。

2012年以来,受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钢铁、煤炭行业效益普遍下滑。恶劣市场再也无法承受落后产能之痛,一场攸关生与死的自我革命就此拉开帷幕。

2013年初,陕煤化集团首先提出了对渭北老区成本高、品质低,没有竞争力的矿井实施产能退出的结构调整。之后,停产、关停、缓建的力度随市场持续低迷而加大。关闭18对矿井,停建缓建关中在建的4对矿井,共计22对矿井退出市场。这是陕煤对市场的妥协,也是一种自我约束。

据了解,陕煤关闭的18对矿井涉及关中14对、榆林2对、黄陵1对、宁夏1对,产能1815万吨。2014年下半年启动的8对矿井关闭,现已全部关完。这项工作被国家发改委作为煤炭行业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唯一典型向国务院做了汇报。其余10对矿井目前已经停产5对,到今年底全部完成关闭;今年下半年再启动5对矿井关闭工作,实现2017年底全部关闭,确保落后产能全部退出。

“十二五”前期,也就是煤炭的“黄金十年”时期,澄合、韩城、蒲白分别在关中老区开工建设了4对矿井。根据煤炭产业面临的形势,陕煤在2014年下决心停建缓建西卓、山阳、王峰和雷衙4个煤矿项目,化解产能1140万吨。

随着退出机制的形成,到2017年底,陕煤化集团煤炭产业保留35对矿井,总规模为17542万吨。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