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员工担心收入减少 企业怕生产受影响
“带薪休假难”背后有本经济账
(上接一版)
“观念更新应该是起点”
“不管是员工担心自己的前途、收入,不愿休、不敢休,还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里的员工,因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维权意识,‘没基础’休都是劳动供需关系不平衡、职工缺少话语权的体现。”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带薪休假执行在非公企业举步维艰有现实困境。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沈剑锋看来,带薪休假难也是劳动关系理念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带薪休假就意味着领工资却不用工作,企业不愿放假,劳动者不敢主张。“人们依然用拿钱买劳动力的观念思考劳动关系时,企业方不是将带薪休假理解为劳动力成长的条件、劳动关系和谐的保障及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而是觉得发工资不干活,企业吃亏了。在经济压力下,用人单位不放假,劳动者不敢、不愿主张带薪休假的现象更加普遍。”
“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观念更新应该是起点。”沈剑锋认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当从保障劳动力休息权可以实现家庭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平衡等角度重新理解带薪休假制度。“此外,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休假观,行政执法是关键。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力量失衡的特点决定了劳动者个人主张休假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加强劳动监察的力度。”
加强监管的同时还需要政府在政策引导上下功夫。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看来,通过经济手段调节引导企业鼓励员工享受合理的休息权在某种程度上比行政执法更有效。与此同时,企业也应该认识到,就业市场供需关系迟早将发生改变,带薪休假可以成为吸引人才的一种手段。 (黄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