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03日
综合新闻
02

扎根陕北从医48年终不悔

北京姑娘路生梅:一心为了老百姓

路生梅在为病人诊断

路生梅在工作中

近日,在陕北佳县,笔者见到了路生梅大夫。73岁的她看起来身体依然硬朗,戴着眼镜的脸上满是笑容,她的家是佳县人民医院附近的一孔窑洞。在这里,她已经默默坚守,从医48年。

1944年路生梅出生在首都北京,从小品学兼优,1963年路生梅顺利考取了北京大学第二医学院(现在的首都医科大学)。在大学期间,她一边认真学习,一边在积水潭医院、北京市儿童医院实习。“1968年12月5日,学院毕业分配后,我踏上了北京—西安的列车,当时我的眼泪哗哗地流。”路生梅说。

初到佳县,路生梅发现这里的医务条件与北京有着天壤之别,群众仍然过着“糠菜半年粮、喝水靠驴拉”的日子。由于医务人员少,医院不分科室,每个医生都要会诊治内、外、儿各科疾病,白天晚上连轴转。在一个周末,辛苦一周的路生梅心想星期天可以好好睡一觉,然而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她的美梦,一位肠梗阻肠穿孔的病人住院了。紧张的手术是在汽灯下做的,原来是蛔虫团塞住了肠管,致使部分肠管坏死、穿孔。病人得救了,路生梅术后却昏倒了一天一夜。

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路生梅到距城十多里的崔家畔出诊。山路崎岖难行,路生梅在短短的十余里路上摔了40多跤,带路的农民心疼地说“算了吧,别去了”,可路生梅却爬起来继续上路,最后终于到了患儿家。经过叩诊、人工呼吸、纠正心衰,孩子病情平稳了。在村主任的帮助下,路生梅把十几个病儿集中在一起进行治疗,不到一周所有的孩子都痊愈了,疫情也得到了控制。

县城里好多人都说“佳县城一大半的人都找路大夫瞧过病。”从1961年坚持到1984年,路生梅更加坚定了信仰。同年,她任佳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创办小儿科、并坚持主任查房制度,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医生护士。今年73岁的她仍然坚守在佳县的一孔窑洞里,为当地群众看病行医。

路生梅的邻居李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做了数十年的邻居,她退休以后每天都有人找她看病,检查病情路大夫从来没有受过一分钱,有时病人非得给路大夫诊费,路大夫都坚持不要。”邻居刘先生说:“像路大夫这么好的人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

路生梅告诉记者,她既是北京人,又是佳县人。“在佳县这一辈子,与其说是我服务佳县人,不如说是佳县人、黄河水养育了我。”从医48年,路生梅坚持不花钱能治病、少花钱治大病的原则,对每个患儿负责,从不滥用抗生素和滋补药品。她教出来的学生、带出来的医生,在榆林三院等许多医院当了儿科大夫。她始终强调,医生治病关键在凭良心。“在佳县奉献这一生,我无怨无悔!”路生梅说。 (雷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