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29日
头版
01

陕西产业工人达863万

拥有技术等级的达62万人,集体合同覆盖516万人

日前,记者从省总工会获悉,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呈现出总人数逐年增加、受教育程度和技能素质明显提高、技术创新硕果累累、薪酬待遇水平逐年提高、权益保障机制日益健全、劳动关系和谐等显著特点。

1 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西安人数最多

目前,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呈现总人数逐年增加、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

据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省产业工人总数从2013年的756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863万人,增长率为14.2%。其中第三产业的产业工人增长幅度最高,从458万人增加到528万人,增长率为15.3%。

据陕西省2015年发布的第三次经济普查分析显示,我省当前人口就业趋势已逐渐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整体就业结构呈现不断优化态势。从行业结构上看,产业工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达424.7万人,占总人数的49.2%。从分布地域上看,产业工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人数排列在前6位的城市依次为西安、咸阳、宝鸡、渭南、榆林、汉中。

2 技术创新能力增强获国家专利9374项

我省产业工人受教育程度和技能素质明显提高。目前,全省产业工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职工占总数的51.4%。拥有技术等级的产业工人达62万人,其中高级技师10212人。

在引导和培养产业工人增强技术及创新能力方面,省总工会积极搭建平台,通过连续三届举办职工科技节,开展高技能人才先进事迹报告会、职工科技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技术创新成果。据统计,近3年来,全省参加劳动竞赛职工达460万人,职工技术革新项目达25.4万项,发明创造项目达10103项,获得国家专利达9374项。选树“金牌工人”“首席技师”“首席员工”27786人。

3 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覆盖487万人

近年来,全省各级工会组织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提出建立的职工收入最低保障线和岗位津贴调整、退返企业缴纳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专项用于增加职工收入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多项机制和制度,确保了纺织、森工、食品行业国企职工人均收入提高。同时,以政府令形式发布实施的《陕西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规定(试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强法律保障。

我省产业工人工资收入不断提高。2015年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4994元,与2014年的50535元相比,增加了4459元,增长8.8%,其中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年平均工资56896元,增长9.2%。

产业工人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职工人数分别达716.4万、574.2万、344.3万、404万、250.8万。

2015年全省共签订集体合同6万余份,覆盖11.8万个企业516万名职工;工资专项集体合同5.8万份,覆盖11.9万个企业487万名职工。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51424个,“协商”、“调解”已成为基层企事业单位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方式。

本报记者 杨志勇 见习记者 刘诗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