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工参与重大改革
——铜川市职防院通过民主管理推进“医养结合”纪实
经过每天6时段的中医调理、膏方进补、运动调摄、中药足浴、康复理疗等,并辅以药枕、熏、蒸、暖肚脐治疗和养生餐食疗,82岁老人韩素芳现在能拄拐行走,生活有滋有味。可谁能想到,她以前因“40年的冠心病、15年的双膝关节间断疼痛”而生活难以自理,每天忍受疾病折磨。
这是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以下简称职防院)施行医疗与养老结合、服务措施到位的一起常见案例。如何让老百姓真正老有所依?职防院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通过民主管理推动“医养结合”的健康有序发展。
创新机制 营造氛围
医与养结合是发展大趋势,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收获”。只有让“医养结合”这个好政策深得人心,形成氛围,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我国资源紧缺,不能只为了‘医养结合’而兴师动众。”执行之初,有职工提出了质疑。
院领导明白,只有把“大到医养结合方向把控是否正确、小到医养结合某项服务职工是否熟悉、专业到医养结合某种组合是否合理的医院民主管理思路”落到实处,才能打消职工的疑虑。于是,包含院级“医养结合”民主管理委员会和民主理财组、医疗创新组、药事监管组、护理服务组等在内的基层民主管理大体系很快形成。
最终,职防院以这个创新机制为渠道,运用多个实例证明医养结合是真正为百姓谋福利的好政策。广大职工参与进来,投入到研究解决“医养结合”遇到的问题中,形成良好氛围。
尊重监督 获得服务
职防院推出了“3+3+N(6)”机构养老和“6+6+N(6)”居家养老两种模式,形成了包含医疗、康复、养老的方式方法和服务形式、辅助手段以及时间安排、跟进哪种专业团队等三十多项内容的多层次多维度组合拳。
然而,这是一项重大改革。投入资金多,技术要求高,服务质量要求严,用人多,工作量大,只有得到全体职工的支持,才能顺利推进。
“医养结合缺乏学科带头人,康复设备少,这怎么能适应新模式的需要?”职工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尊重职工意见、建议和监督,让职工全身心参与进来。”职防院及时引进3名医疗专家,并投资100余万元,购置声光电综合治疗系统等20余台设备,保证医养结合的发展需要。
另外,对职工在实践中发现的3个问题,职防院及时整改并不断充实完善和改进,对“医养结合”的精益求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年上半年,“医养结合”康复中心为入住患者做各种康复针刺56889针次,推拿按摩41050个部位,艾灸2250人次,拔罐1950人次……由于职工参与热情高、推广成效显著,引起了国务院相关部委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
公开明细 激发动力
让全院职工明明白白地贯穿到整个“医养结合”体系中,让更多老人毫无顾虑地享受医养结合,激发出大家应有的活力,职防院可谓做到了事无巨细、全面公开。
对“医养结合”的制度建设、资源整合、运行机制以及医疗设备管理制度、老人管理制度、药品购销管理制度等,利用网络、专栏、简报、电子屏等进行全面公开……使职工知晓办事程序与内容,为职工提供了方便。
“流程、责任和权利很清楚,我自然不会瞎干!”一位科室业务人员笑着说。
与此同时,公布各种诊疗、药品、价格信息、社区服务团队负责的区域、下基层服务项目、特殊人群优先服务的措施,并建立一日清单……凡老百姓想知道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部公开。
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推行“医养结合”,这不仅仅是一种口号和理念,更是一种真真正正的服务。职防院通过民主管理工作把它落在了实处。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实习生 焦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