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西递
□刘诗萌
初见西递,是在很困乏的时候。
一路上的颠簸,早已将最初的那些激动,消磨干净。而剩下的,只有疲倦。还有大巴车的车轮,在石子上碾过的声音。那时看见的西递,是存在于惺忪睡眼之间,淡淡的一抹灰白相间。
一闭眼,便忘了它的模样。
再次看见西递,是大家一起写生的时候。和朋友夹着画板和工具,走在青石的路上。眼中全是朋友的笑脸,彼此打打闹闹,为数不多的谈话,更多的是交集于某个流行的电视剧。因为贪玩,全然忘了是处在西递的怀中,还以为是走在西安的哪个巷子里。只是觉得清凉,却没有在乎,西递给予我的这份完全不同的感觉。而后,便随意的找了一处人多的地方,藏在里面,窃窃的笑着。
直到自己突然抬头的时候,才看到眼前的西递。它像极了温厚的夫人,淡然的微笑着。请让我用“夫人”这个词来形容西递吧,因为我觉得,她可以用这种感觉,来安抚我的心。她拥有那种母性的温润,让我觉得,这一切本就该如此。
我不得不站在那里,凝视着她。
我想,我只能用凝视来表达,自己对于西递的尊重。我就那么一直望着。直到朋友碰了碰我的肩膀,才回过神来。朋友问我怎么了,我笑着说,碰见了一个熟人。她蹙着眉,一脸的不解。我亦没有多说,这种感觉,或许并不是人人都有吧。说了些旁的话,周围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便同大家一起收拾起画具,准备画画。打算用纸张来纪念这次的西递之旅。支好画架,看着眼前灰扑扑的门楼,却找不到下笔的地方。如同面对着姣好的夫人,为其画像,让我不知该从哪里作为起点才好。怕线条稍硬就会刺疼她,而太过柔软,便无法体会到她内心深处的那份对于自己土地的忠贞。我找不到一个方法,用线条去刻画她。
西递的画像,像是一段旅程。而我,似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作为起点。看着别人已经将楼檐和墙壁放在纸上,自己却是如此的时候,不禁有些烦躁。最终,耗了些时间却依然不得要领,恹恹而回。
躺在床上,被繁杂的思绪扯得头痛,寻不到一片宁静。而房间里的人熙熙攘攘,笑闹着。受不得这份吵杂,于是决定一个人出去走走。踏上满是青苔的路,第一眼见到的,是一个圆弧的拐角。就像普通的转角一般,没有什么让人惊奇的地方。低矮的围墙,灰色的檐。偶尔落几只不知名的小鸟,鸣叫几声,随后相逐而去。偷偷伸出来枝桠的树,笑着摇头,仿佛在羡慕鸟儿的自由,亦好像回忆起了往日的唏嘘。
而天空在上面,沉默不语。自己不由得,伸手触碰着身边的墙壁。想试图感受存在于她内心的那份静谧。有些凉凉的感觉,是来自远远的另一边。抬头望去,曼延着一段斑驳的墙。古朴的门楼,贴着长或短的对联,说着四季平安还有嫁娶之喜,给灰白色之间,添加了些许流动的暖意。
而深处,是一片诱人的安静。
不知拐了几许,眼前现了一方镜湖。西递便在湖边,望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婀娜,却不妖娆。纤细的腰身晃着如镜的水面。牌坊、马头墙、青山在其中相聚。没有生疏的突兀,仿佛就是日常小聚一般。
我这才算是,初见西递吧。
她温润的表情,总是能够唤起心底的那份痴望。仿佛多少年前的某个雨天,自己在这纵横,如同阡陌的巷中停驻过。她身边的牌坊,亦不知陪她侯了多少个念头。听说当年各色兄弟十三人,如今也只剩它一座,执拗的守在这里,向每一个过往的人诉说当初的的荣耀与沧桑。
即使苍老,却依然挺立。
她作为西递的标志,不卑不亢。多少年前,先生曾在河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百年前的这里的生活,我已经无法找到画卷或者文字来为自己说明。不过就算真的没有当初那么的古香古色,可是,她现在还得以驻留在这里。我,又能奢望什么。
我想,我喜欢在西递的小巷里游荡,一条条曲折幽深的小巷,是西递的温柔。
我想,我是爱上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