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黄陵矿业一号煤矿
老中青三代在智能化工作面的传承
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在智能化的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从1.0版本工作面单机智能化,到2.0版本融入超前支护支架智能化,到3.0版本实现胶带运输机智能化。在这一步步艰难发展历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为智能化开采浇灌出智慧的果实。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些技能大师和“土专家”们发扬煤炭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用实际行动汇成一股力量,为矿区年轻人树立好榜样和典型。
坚持科技创新 发挥模范引领
现年48岁的薛新敏,来自山西运城,他身上那股不畏困难、善于钻研的劲是他身边同事对他统一的认识。他对待时间总是“吝啬”不已,工作之余扑向书海。一本本的工作记录、一次次的比武考试、一处处的科技创新让他逐步成长为技师、副班长、首席技师班长、副队长、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对他埋首一线、钻研创新的肯定。在公司首个智能化工作面建设期间,薛新敏无论在井下、学习室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和厂家技术人员探讨,共完成科技创新成果9项,因为喜欢和厂家技术人员钻研问题,当厂家人员遇到难以拿捏的疑惑也总是会想到薛队长,他们总是笑着说:“我们有理论知识,但薛队长是实践的真本领。”走上了管理岗位后,他并没有放弃改变职工工作环境的理想,
2017年以来,薛队长又有了新的身份——综采一队科技创新小组组长,业余时间仍不断的加强自我学习,提出了端头支架的构思,想更大程度减少端头工的劳动强度。他在培养年轻人也是不遗余力,为了鼓励班组职工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五小革新,他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区队科技例会,要求每个班组每月至少完成一项创新成果,没有完成任务的班组长要给他说出个一二三来,有好想法没有具体办法的建议薛队长也会给他说出个一二三,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同事,以自己扎根一线二十多年的长者带动着年轻人,努力使得踏实肯干、创新发展的新时代煤矿人的精神不断传承。
在继承中发展 在钻研下成才
说到科技创新小组不得不提的就是现在的机电副队长张志。他刚到综采一队时是一名煤机检修工,在工作中看到薛队长创新皮带机尾扫煤装置改造、采煤机二次降尘器时在井下一次一次的实验最终获得了成功,对他触动很大,自己天天检修煤机怎么就没想到创新发明的要点呢,他遇到问题总有不服输的劲,边干边学,边问边干,遇到生产班工人提出的问题总是想办法解决,没有两三年的光景,就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学生成长为煤机检修骨干。为了追求进步,他报考了公司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考试,因为有过硬的技术水平每次考试都能顺利通过,同时也随着自己能力的提升从副班长、班长逐渐成长为机电队长。在首个智能化工作面建设过程中,作为机电副队长他深知责任重大。每天跟工人天不亮下井、天黑了才升井,一直到工作面调试完毕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在智能化安装期间完成了采煤机注油孔改造、摄像头改造、语音传话装置改造等创新成果6项。
在培养年轻人方面他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只要有厂家到井下指导,他就会把班组的储备人才叫到一起,向厂家技术人才学本领,他总是笑着说:“现在检修班里面年轻人多,要让年轻人多学习智能化的知识,这是发展的趋势,要利用智能化培养出年轻的技术能手。”昔日的“土专家”,变成了年轻人中间的“名师”。
业精于勤奋 行成于思考
“现在的王新舰、焦飞进步确实挺快,都成了技术明星了。”老工人刘建峰笑着说。张志说道:“是的,进步都很大,通过两个智能化面的建设、维护,他们一个个不仅学到了新知识,现在还改进了不少东西,智能化工作面主要设备都应用变频器,这是以前老电工也没有接触过的,年轻人有干劲,要发挥互补,多培养年轻力量。”
检修班每天升井后开班后会是综采一队的老传统。老中青们利用班后会进行业务交流,总结工作经验,乐此不疲。这俨然成了一个颇有趣味的“百家讲坛”。聚沙成塔,天道酬勤,电工王新舰走上了副班长的岗位,电工焦飞走上了机长的岗位。这些90后们还经常私下交流,通过他们的钻研,完成了采煤机接收天线屏蔽层改进,彻底解决了煤机接受信号受干扰的局面,当工作面语音传话装置在支架内部总是在生产期间拉断线缆时,他们又在一起商量把支架内的所有载波器已设在电缆托架上,方便了职工沟通、减少了材料消耗。
在智能化工作面的发展中,少不了行业大师的传帮教、少不了科技创新达人的指导和对90后的培养、也少不了年轻职工一心扑在工作上、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激情。他们因智能化开采碰撞出进步的火花,这些火花会不断的溅起,喷洒出更美丽的图案。
(陈博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