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特殊工艺生产线上的“点子王”
电火花成型在生产线上被称为特殊工艺,从事电火花成型技术的员工常被称为是生产线上的“特种兵”。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研制中心电火花班张吉磊就是这样一位“特种兵”,多年来默默奋斗在这种特殊工艺生产线上,闪耀着自己的人生光彩。
在同事们的印象里,张吉磊落实工作任务雷厉风行,对待技术攻坚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信念。有一次,由于生产配套需求,某零件生产任务量大幅增加,但他们班组中能加工该零件的两名员工只会在一台设备上熟练操作,对其他设备的使用比较生疏。面对实际困难,张吉磊积极行动起来,与相关技术人员通过沟通讨论,确定了“双管齐下”的攻坚思路:一方面进行技术改进和工艺优化,创新多台设备同时加工的工艺方法,并主动带头加班,对班组成员进行设备操作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他根据多年电火花成型加工经验,提出了第二套方案,即改进工装,将之前的某工位加工模式更改为多个工位加工模式,从根本上提高零件的加工效率。通过技术人员的论证和试验,他所提出的方案在生产现场得到了应用。这次多机联合、工艺改进的成功运用,使得该零件在短时间内生产流速大幅提高。
受到启发,张吉磊借鉴该零件生产工艺改进的成功经验,和同事一鼓作气,连续改进了多个大批量、占机时间长的批产类零件多工位加工工艺,大大提高了现场批产零件的加工效率,为研制中心批产任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因为特种工艺的“特”点,所以各项试制任务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技术困难,张吉磊总是能够寻找到“特别”的解决办法。某科研机喷嘴壳体零件属首次加工,尺寸和形位公差均要求严格,工艺员在现场摸索了整整两天仍旧无济于事,生产加工毫无进展。对此,张吉磊在与工艺员一同分析原因、寻找方法的过程中,摒弃常规的参数优选表,着力于找出一组适合此种材料的参数。在不断摸索中取得了成功,最终调试出的参数,完美保证了该产品加工的相关技术要求。
多年来,张吉磊奋战在生产一线,提出的多项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建议都得到了成功试验和应用。他以多工位工装的应用为牵引,快速拓展到许多零件生产工艺;联合工艺员提出的“一种滑动式电极引导装置”获得发明专利。同时,他还参与了多项创新增效、合理化建议的申报工作。看到他不断取得的一个又一个小成功,大家赞誉他是特殊工艺生产线上的“点子王”。 □本报记者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