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秦岭绿更浓
——记省宁东林业局林业技术人员马林峰
巍巍秦岭,延绵不断,深冬的秦岭,寒气逼人,省宁东林业局公益林建设科技术人员马林峰,再次来到位于宁陕县的新矿林场,在他再也熟悉不过的大山里进行森林抚育施工监理。对马林峰来说,这只是他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林业生态建设一线,马林峰已经整整坚守了24年。
在秦岭深处历练青春
1993年,从省林业学校毕业的马林峰,被分配到省宁东林业局旬阳坝林场,带着五彩斑斓的青春梦想,他的“绿色”人生开启了。
1994年,马林峰被安排到条件最差、任务量最大、距林场场部最远的大西沟营林区,从事春季造林生产。由于造林地与营林区还有一段距离,为了不影响工作,确保造林质量,马林峰与工人们一起住进了工棚。
“树棍截断后相互捆绑在一起,就是睡觉的床板;棚顶和四周是用简易塑料布搭起来的,用来遮风挡雨,但真要风起雨落,还是整夜无法入睡。”提到当年的艰苦环境,马林峰表示,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与工人们一起吃完早饭后,就在造林的山里待一天,中午饿了就啃干馒头。由于长时间缺水,他的嘴角长起一个个水泡;不停做技术指导,双脚磨起了厚厚的茧子;山中经常突降大雨,无法躲避,即便全身湿透后,他也接着干……
“年轻人多吃些苦没啥,只有不断历练,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才会更加多彩。”只是对于家人他很愧疚,“当时最让我放心不下的是年老的母亲,我的工作季节性很强,不能耽误,往往几个月不能回家,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们要对得起美丽的秦岭”
虽然森林面积不断扩大,但面对林分单一,单位面积蓄积小,森林质量不高的林业建设主要矛盾,国家2009年起在宁东林业局开展了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自此,马林峰更加忙碌了。
在这项新工作中,马林峰严格要求、认真负责,树木打号、现场技术培训、检查验收等每道工序,他都深入现场,每个森林抚育作业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在公益林建设、森林抚育检查验收中,马林峰总是逐林班、逐山头、逐小班、逐地块进行检查,从不搞“关系工程”“人情验收”。进山途中,马林峰摔了多少次跤、崴了多少次脚、身上划了多少个伤口,他已记不清了,有时为了1个作业小班,他要在深山沟中跋涉七八公里路。有些施工队负责人劝他:“检查验收不必那么认真,反正工程是国家付钱,你也不能多挣一分。你少跑点路,自己少受罪,我们也念你好,岂不两全其美?”但他却说:“我要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我们美丽的秦岭,中间还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的施工队为了能顺利通过检查,便想收买他,都被他拒绝了。通过马林峰的宣传教育,施工队和工人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森林抚育是最认真的工程,最严格的工程,最得民心的工程,一定要干好这个良心活儿!”
无私奉献换来满目苍翠
作为林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特殊性让他不能像普通人一样有规律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在造林期间,由于赶工期,马林峰常常放弃休假,不分昼夜一心扑在工地上。每当得知苗木调运回来的消息,他都会第一时间去卸苗木。为防止苗木根部长时间裸露而影响成活率,他会打着手电筒对苗木进行验收,紧接着又进行假植、浇水,一忙就是一个通宵。
马林峰技术过硬,在宁东林业局是公认的。近年来,他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继续教育及行业的业务培训,先后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专业论文6篇。在森林抚育技术研究中,他精心收集与调查抚育相关数据,汇总分析作业方式和方法,科学确定秦岭不同林分的最佳抚育强度,通过近5年的不断探索,为省森林保护研究所提供了珍贵的科学数据,也为《陕西秦岭林区森林抚育技术规范》的颁布奠定了基础。在马林峰的研究总结下,一些枯燥的造林、森林抚育规范要求和标准,变得通俗化、简单化、实用化,宁东林业局森林抚育作业质量多年来一直保持在省森林资源管理局系统的前列。
□本报记者 郭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