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闻名于世的芦沟桥
樊丽
芦沟桥位于北京市的西南。始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年,初名“广利桥”。
芦沟桥是一座联拱石桥,全长二百六十六点五米,宽九点三米,由于桥身建造精良,建筑艺术奇特,早在元朝就已闻名于世界。芦沟桥在古时同西安的灞桥一样,也是送别亲友的地方,金朝时就曾有“落月芦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的美好诗句。这里早晨的月色十分别致,拂晓凭栏仰望,蓝天疏星淡月,远眺浑河如线,一派壮丽景色。因此,早在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名日“芦沟晓月”。
石狮子是芦沟桥上最精美的雕刻艺术品,它们有个特点:大狮子好数,小狮子难查。每个大狮子身上刻有许多小崽,小狮子大的十几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有爬有跳有卧,千姿百态、神情活现。一九六一年文物工作者用科学编码方法终于查清了石狮子的数目,共有四百八十五个。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一名士兵在演习中失踪,无理要求搜查宛平城,向北京的铁路交通要道芦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在人民的抗日怒潮推动下,奋起还击。从此,“芦沟桥”的名字便永远载入了中国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