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读《月朦胧》
商子雍
是别林斯基说过的吧,短篇小说的特性,就是“在一瞬息间集中了这样多的生活”。短篇小说尚如此,那微型小说,则更是要在极有限的篇幅里,浓缩进丰富的生活内容。这么一来,在选材上、在表现时能否以小见大,就成了衡量微型小说成功与否的一条重要准绳;而《月朦胧》(载去年五月十日《陕西工人报》)的作者,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显示出自己的才能。
《月朦胧》里所艺术再现的,只是现实生活中一个小小的横断面:醉酒的青年司机在月夜的雪路上同自己中学时的老师邂逅,如此而已。但是,在这次学生认出了老师,老师却没有认出学生的骤然相遇中,一个混混沌沌的灵魂却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开始苏醒了。作者在表现这样一些体现着社会面貌、时代精神的内容时,没有干瘪枯燥的说教,没有繁冗拖沓的陈述,寥寥数百字,主要集中在对青年司机心灵变化的描绘上,让人听到了弦外之音,感到了言外之意,悟到了象外之旨,真是纸短情长,意溢言表。
《月朦胧》的结尾也不错,表现青年司机的觉醒,只是让他向“老师那溶进月色中的身影,深深地鞠了一躬”。对此,称之为“言有尽而意无穷”,当不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