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06月08日
第3版
03

“海燕”高翔

——记省齿轮厂“海燕读书小组”

地处泾水河畔永乐店地区的陕西齿轮厂,有一个由五名青工组成起来的读书团体——“海燕读书小组”。

在一九八三年初开始的职工读书活动中,这个厂爱好文学的青年工人王进、曲明、常新民、雒新岭、周黎晨走到一起来了。为了有计划地读书,他们制定了具体的学习规划,定期交流学习体会。根据两班倒的特点,小组的成员们特意拟出了一个作息时间表,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到学习上。在学习中,他们常常是小组集体列出书目,大家分头去读,然后推荐出比较好的进行传阅,开展书评活动。

海燕读书小组的年轻人把读书和创作结合起来。他们平均每人的藏书都在三百册以上,并凑钱订了六种文学杂志共同阅读。他们还结合电大课程,系统地阅读了政治、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书籍。为了学习创作,五位年轻人没有过过一个象样的礼拜天。炎热的夏夜,人们在屋外乘凉,他们却在挥汗笔耕;严寒的隆冬,别人已进入了梦乡,他们却在灯下紧张创作。每写出一篇新的作品,从构思到提纲,甚至每一个细节、一个比喻,都要反复讨论,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雒新岭发表在去年第七期《延河》上的“公园看门人”一文,就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几易其稿写成的。为了促进创作,小组的五名成员还立了个“君子协定”,规定每人每月必须创作五千字以上的作品。

海燕穿云飞,征帆破浪行。在小组成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共创作了各种文学作品八十四篇,被地、市以上报刊采用了二十三篇,其中小说《本厂出售文凭》在《青年作家》上发表,《花科长》等两篇作品荣获《陕西工人报》“开拓者征文”奖。以他们的事迹为素材的讲演稿获我省振兴中华读书演讲优秀奖。

祝“海燕”展翅高翔!

(陕齿通讯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