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10月26日
第4版
04

报童成了艺术家

——记舞蹈家卫天西

张静华

国庆节前夕,陕西省赴日友好访问演出团,满载日本人民的深情厚谊回到西安,我特意访问了《唐·长安乐舞》剧组的负责人之一、主要编导、中国舞协常务理事、省舞协主席卫天西同志。

卫天西,四十九岁,山西运城人。抗战时随父逃难来西安。幼年因家贫中途辍学,卖过火柴、香烟和当时的《工商晚报》,过着食不充饿,衣不遮体的生活。但他从小酷爱文艺,上小学时,就登过台。解放后,他考入西北文工团儿童歌舞队,开始了他的革命文艺的生涯。

一九五四年,党送他去北京舞蹈学校深造,因成绩优异,留校教中国民间舞蹈。五六年他入了党,后又回陕西省歌舞团任编导、教员、演员。他先后创作了《边区运盐队》、《绣花》、《喜开镰》、《风雷颂》等五十多个舞蹈作品,为大型舞剧《台岛风暴》、《秦岭游击队》编舞,又为歌剧《货郎与小姐》,话剧《牛虻》等设计了舞蹈,还导演了芭蕾舞剧《白毛女》、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其中《风雷颂》一九六五年在北京演出时,适逢周总理访问非洲归来,周总理观看后,曾走入乐池和指挥握手,祝贺演出成功。《边区生产歌》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演出时,反映强烈,震动很大。该舞已由中央台录音,中央电视台录像,多次在全国播放。

近年来,为学习、研究古典舞蹈,他翻阅了大量资料,虚心向专家学习,向民间艺人求教。从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寻觅那艺术的珍珠,发掘那民族的瑰宝,和大家一起创作了体现中日友谊的大型历史舞剧《长相思》,为电视剧《天宝轶事》编了所有的舞蹈。在《唐·长安乐舞》中,他编排的《霓裳羽衣舞》、《龟兹舞》、《胡腾舞》等节目,受到中外专家的高度赞赏和观众的喜爱。

当我问他:“你是如何由一个卖报的穷孩子,成为人民艺术家的?”他不胜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共产党、新中国,哪还有今天的卫天西!”是啊!我们可爱的祖国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养育了多少优秀的儿女,卫天西不就是其中的一个吗?

卫天西在指导演员潘克恭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