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戏剧中的阿瞒是白脸佞臣,《三国演义》里的孟德是乱世奸雄,历史上的曹操却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公元一八四年,黄巾农民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地地主武装借机纷呈蜂起,战乱经年,民不聊生。曹操“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起兵“勤王”,渐而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
在政治上,他力争主动,劫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开明豁达,礼贤下士,三下“唯才是举”令,凡有“治国用兵之才”,即使不忠不孝,均委以重任,这样使他谋士云聚,良将渊薮。在经济上,他实行“屯田制”,兴修水利,鼓励拓荒,农垦、军垦并举,促进了农业发展,军粮也得到了保证。在军事上,他多智有谋,运筹帷幄,东征西剿,逐鹿中原,打开了鼎足三分天下的局面。有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歼灭袁绍七万多人,就是他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典型战例。在文学上,他大力提倡和亲自写作,奠定了中国文学史上悲壮慷慨、沉郁雄健的“建安风骨”。
曹操治国、谋政、纳贤、善兵、勤垦均有超常的谋略奇才,更兼文章镌秀,诗赋昭彰,成为一代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曹操一统华夏的壮志未酬而早逝,但他志在千里、欲定中华的业绩,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还是占有光辉一页的。
(李孝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