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数量论证法
咸阳民院 鹿谞慧
借史言志,这是司马迁所著《史记》的一大成功。而且,他还很善于用数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史记》中有一个著名的经济观:要发财致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对此,司马迁就是用数量加以论证的。
司马迁把各种经济活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林、畜、渔业;一类是商业,手工业。在《史记·货殖列传》里,他对两种经济状况进行了比较。
他说,如果农牧民“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泽中千足彘”,那么,商人贩运则是“马蹄躈(躈,jiao,马的肛门)千,牛千足,羊彘千双”。从这里我们看到,从事畜牧的农牧民畜养马“二百蹄”,计五十匹。商人贩卖是“马蹄嫩千”,计二百匹。商人经商贩卖比从事畜牧的农牧民多一百五十匹。〔(200-50)÷ 50〕× 100%=300%。前者所取得的利润比后者高百分之三百。从事畜牧的“牛蹄角千”是一百六十六头。从事贩运商人则是“牛千足,”是二百五十头。商人比农牧民多八十四头。〔(250-166)+166〕× 100%= 50%。商人所取得的利润比农牧民高百分之五十。农牧民畜养千足羊,千足彘,是二百五十只羊,二百九十头猪。商人则是,“羊彘千双,”即一千只羊,一千头猪,比农牧民各多七百五十头只。二者的比率都是,〔(1000-25)+ 250〕× 100%= 300%。商人贩卖羊猪所取得的利润比农牧民各高百分之三百。这些数量的比较,一目了然地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司马迁的这种数量论证方法,使人读来有趣,为《史记》添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