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5年05月17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莫饮“毒泉”水 要有高尚的读书情趣 读书活动的新趋势 自学成才 六部 “茶”字考源 图片新闻 刨造的三个敌人 成熟的艺术 图片新闻 不动笔墨不读书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革命老人徐特立多年治学的经验之谈。徐老看书时总爱一手捧书,一手持笔,经常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注释、眉批;在重要的地方,还要划上条条杠杠,圈圈点点。毛泽东同志看书也是“必动笔墨”。他常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提要、问题及自己的见解和体会。用黑红两色毛笔写眉批、写点评,或划符号。他读过一本十万字的《伦理学原理》,竟在上面写下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

其实,我国古代许多有成就的学者,他们在读书时,大都有着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唐诗人白居易,为自己准备了好些陶罐,把读书所记和日常见闻的东西记在纸上,分门别类地投进不同罐内,用时倒出来,再整理成篇。我国元末明初之际,有一位叫陶宗仪的文学家,著有一部三十卷本的《辍耕录》。这部书不但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文学特色。书名为何叫《辍耕录》呢?这里面还有一段相当动人的故事:他在江苏松江当乡村教师的时候,亲自耕田种地,利用休息时间把自己的治学心得、即兴诗作和日常见闻,写在随手摘下的树叶上,然后就装进瓮里,装满一瓮就埋于树下,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坚持了十年,积累了十多瓮树叶“卡片”。后来,他把记在树叶上的这些文字分类、摘录,整理成了《辍耕录》一书。

遗憾的是,古人的这些治学经验,并未引起喜欢读书人的普遍重视,好些人不注重作笔记。有个青年朋友,读书速度很快,一部几十万字的小说,用不了二天就读完了。但该书的基本观点和故事梗概是什么都说不清。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天分很高的人,也不会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在读书学习中,坚持记笔记或摘录一些卡片,对复习和帮助记忆是大有好处的。奉劝没有做笔记习惯的青(题图 罗宁)年朋友们,在读书时动动笔,日积月累,坚持数年,定能尝到好多甜头。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