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太史祠
(散文)
马宽厚
韩城办完事,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太史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对《史记》的评价绝非溢美之辞,司马迁的“道德文章”,实在是中华民族的荣耀。
出芝川镇东门,南行一华里,见一汪丽水,汩汩东流,水边几丝翠柳,群鸟绕树争鸣。此水名日“芝水”,传说古时曾于此得一株灵芝草,地方官献给了那位一心想要长生不老的皇帝,因而留此芳名。水上凌波横卧一座五孔石拱桥,古朴玲珑,雅号“芝秀”。桥南便是古奕坡,人称司马坡,是旧时通往长安的大道。拾级而上,见一木牌坊横在当路,上书“高山仰止”四个大字。想起太史公当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犯颜直谏,秉笔直书的精神,谁能不仰而慕之呢?
过了山门,进了祠院,这里显得十分雅静。古柏参天,碑石林立,皆历代名人凭吊吟咏之作。郭沫若同志生前题诗,加上他那直劲有力的行书,更是令人玩赏不已。砖龛上端有司马迁的坐姿塑像,雍容尔雅,刚毅并发。他是在构思他那佳作丽章,抑或是在怀念李陵、苏武,企望那边地的捷报呢?
祠后便是墓冢,青砖环砌,肃穆庄严。墓顶长一郁郁古柏,似擎天巨伞,荫护着这位多才又多难的一代巨子的遗骨。凭栏远眺,秋田喜人,黄河象一条巨龙,横飞东方。
河出龙门,豁然开朗,千里奔流,浩浩荡荡,恰似脱缰骅骝,奔驰天下。俯瞰大地,激情难已,不由得吟诵起郭老那首咏太史公的诗句:
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
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