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欣赏随笔
杜长江
《黄土地》之所以结人留下特别深刻难忘的印象,并不在于它的故事,而在于它的风格和思考。它的故事情节相当简单,但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却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令人为之叹服。它引起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它所蕴含的凝重的历史力量,足以唤起人们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性格、命运和觉醒的感喟深思。它那全新的表现手段,更为我国电影艺术的研究提出了大量课题并提供了丰富资料,这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电影创作的发展繁荣,同时有助于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
《黄上地》的电影语言别开生面、富多彩。在这部影片中,西北地区广阔无垠的黄土高原、源远流长的民族摇篮黄河、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歌都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电影语言的重要元素,在全片中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显著地位,这种银幕形象构成颇为独特新颖,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凝聚了深刻的哲理。气势雄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象征着我们民族古老的历史、深厚的力量和艰辛的步履。立意不凡的构图多次使黄色的土地几乎铺满画面,只在一线蓝天的背景上面,映出人物的身影,突出了人民对大地依存关系,加大了历史在人民脚下延伸的空间范围,从而给人的沉思遐想开辟了广阔天地,增强了影片的哲学意味。气象万千、缓缓流逝的黄河,正是我们民族沉稳的性格、无穷的生命和不倦的追求的象征。高超的摄影技巧使黄河在这部影片中展现了平静安祥的全新面貌,或如深潭,或似乳汁,或象缎带,变幻英测,令人浮想联翩,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要求。内涵丰富的民风、民俗、民歌,则不仅能够使人从中认识黄土高原历史悠久的文化形态,而且可以由此探讨它对我们民族发展和人民精神意识的深远影响。此外,这部影片在音乐语言、人物造型和蒙太奇手法等方面的大胆创新,也都为电影美学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和总结。
作为一部影片,《黄上地》自然还有它的不足之处。但是,它却象一块丰碑,标志着我国电影艺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正在日趋成熟,进入自己的成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