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小议“破格”
张宿东
报载,某集体所有制小厂的一位搬运工孙再兴,被一家国营大厂破格聘用,给以工程师待遇,还向上浮动了一级工资。
这好像是不可思议的新鲜事。
其实,严格地说,这并非创举。在我国,羊皮赎贤奴,筑坛拜胯夫,早就流传开了。北宋时的政治家包拯曾经说过:“常格不破,大才难得。”明代政治家张居正也主张用人“以功实为准,毋眩于声名,毋尽拘于资格。”何谓“破格”?据《现代汉语词典》注释:“打破既定规格的约束。”这家国营大厂破格聘用孙再兴,破了什么“格”呢?无非是破了孙无大专文凭,不宜重用;他是工人,不能当干部;集体单位职工不能进“全民”这些“格”。正是由于这些“格”,孙再兴多次参加应聘考试,虽然成绩优异,均被卡了下来。可见这些“格”既妨碍着用“才”单位广揽人才,也阻碍着一些有真才实学者人尽其才。这家国营天厂破了“格”,不仅缓解了自己缺才之虞,也使孙再兴有了崭露头角、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当然,用人也并非无“规”可循,无“矩”可依,中央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强调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是应当遵守的“规矩”,或谓之“格”。孙再兴到底是钢,是木,是人才,还是庸才,究竞合不合“格”?这家大厂不以文凭为断,又不以某领导之言为凭,也不为“大集体的工人”所限,除了解他平时表现外,还组织副总工程师、工程师、外语翻译,以十二个问题对孙进行现场考核,结果证明他确有真才实学,于是实践了任人唯贤的“规矩”,他被破格聘用了。
其实,说到“破格”,也并不很恰切,因为孙再兴经过考核完全合格。聘用他,只是破了那种作茧自缚、压抑人才的“格”罢了。如同体育比赛场上一样,谁个本事大,谁个水平低,一比一考,自见分晓。这样一来,什么作弊行贿,托人情,走后门,滥竽充数等,都为之一扫,就连闲言碎语也失去了市场。
当然,“破格”用人也不是只重才,对于那种虽有某种才干,却利令智昏、暗中作孽的,我们也不可失去警惕。这一点,相信读者是自会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