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愿编辑和读者戒
余敏杰
在西安市革命公园举行的首届书市上,我看到了一些革命领袖论文学、教育、经济的书。但翻过这些书,只是些片言只语的辑集,或是某些片断的汇总。假如你要在这种书中找几个字做自己文章的“警句”,倒是极便当的。据说现在一些人对诸如此类的汇集颇感兴趣。我想,编者辑它大概是想与入方便,读者用它也不外是图个省事吧。
然而,在科学的道路上,吃亏的总是那些爱贪便宜的人。记得“外语热”的时候,常看见这样的报道:某某名人三个月学会了一门外语,“恩格斯能用十二种语言讲述和写作,能阅读二十多种文字。”一时,有些人觉得学外语似乎很容易成功。于是,原本可以成为出色的裁剪师的却放下尺子和剪刀,拿起了书本和磁带。结果是饱尝了苦味,而收效甚微。其实,恩格斯广会外语也是事出有因的。他是德国人,却在英国长期经商,又与马克思—起在法国巴黎长期合作,而且多年呆在国外。长期与各国共产主义者一起生活战斗。他的这个特殊环境,可惜宣传者忽视了,听信者也想贪便宜,于是闹出了笑话。
编辑者想与人方便,固然不错。但更应考虑使用者是否能真正得到方便。比如:杰克?伦敦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终于成了著名作家。但他在此之前就取得了《呼声报》征文比赛的第一名,并且在看到东部工人的劳动象土豆那样不值钱之后,发誓今后要靠脑力劳动来维持生活。而编辑者如果只注重杰克·伦敦的“不畏艰辛、坚持不懈”,而无视他的“第一名”和“靠脑力劳动维持生活”,那么很可能使糊涂的使用者断章取义而事倍功半。
诚然,革命领袖的言论是有权威性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迁及人类的进步,我们也不难在领袖的言论中找到不妥之处。所以,把革命领袖的只言片语辑在一起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慎重的。
愿编辑和读者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