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3月28日
第4版
04

一幅悲壮凝重的历史画卷

观大型文献故事片《血战台儿庄》

残破的城墙脚下,被炸毁的日军坦克,歪倒在一边的炮车,气息奄奄的战马,正在燃烧的汽油桶;城垛旁,云梯挂满了阵亡的将士,有头朝下的,有斜趴着的,更多的呈现出向上攀登的姿势;尸体密布在城头,城脚和墙下,鲜血染红了护城河……这是广西电影制片厂新近摄制完成的大型文献故事片《血战台儿庄》结尾的一组“血肉长城”的镜头。它与画外飘来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交织在一起,造成了一种悲壮而又凝重的历史感,象是一幅油画,也象是一首诗,深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的心。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我国军队继平型关大捷后取得的又一次伟大的胜利。然而,这在以往的电影创作中未曾涉及过,是一个空白。《血战台儿庄》的编导者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对这个领域作了卓有成效的开掘,第一次在我国银幕上表现了国民党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殊死战斗,成功地塑造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等一批抗日将领们的群像,讴歌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的大无畏牺牲精神。这部影片在题材开拓上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生动地说明了我国电影艺术家是有胆识、有能力、有时代责任感的。

一部影片的思想和立意毕竟主要是通过人物体现的。在这部影片中,出场的著名将领,连同众多的大小角色将近六十人。作为会战主帅的李宗仁,是影片的“轴心”。编导者在处理这一历史人物时,突出他受命于危难之中,仍镇定自若,运筹帷幄,指挥果断;在起用张自忠以及川军问题上,表现他知人善任、宽厚待人的长者风度;在处理与蒋介石的关系、“中央军”与“杂牌军”的关系时,更显露出他刚柔并蓄、刚而不烈、柔趋圆滑的性格。

 另一位抗日将领张自忠也是影片刻画的艺术形象。在“临沂阻击战”等场戏里,除表现他性格深沉、勇敢坚毅,重感情,讲义气,果断善战,身先士卒的品格外,还突出他在五十九军牺牲惨重时,仍主动请战“苦撑最后五分钟”的精神。另外,号称“将铁军”的池峰城和率领全师官兵以身殉国的“忠烈将军”王铭章,都力求做到了性格独具,栩栩如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形象的塑造摒弃了脸谱化的倾向。蒋介石第一次出场是他站在地图边沉思,让我们看到他正为大片国土沦陷而忧心忡忡;第二次出场是在“河南军事会议”上;从对韩复榘的不满到杀了韩复榘,既写了蒋、韩之间的矛盾,更表现了蒋当时的抗日决心;还有一场他参加王铭章追悼会的戏,写了他在王铭章遗像前沉痛落泪。事实证明,在这里敢不敢正面写蒋介石,是敢不敢正确对待历史的问题,也是影片是否具有历史价值的问题,编导者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为我们从事历史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新鲜经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