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5月07日
第3版
03

雅俗新说

喆 夫

“俗”之一字,许多人,尤其读书人与之不共戴天,生怕沾边涉嫌!而与其相对的“雅”,则趋之若鹜,唯恐附之不及。然而何为雅何为俗呢?雅俗之分究竟从哪里切一刀?

下个传统定义:阳春白雪为雅,下里巴人为俗。落实到人,则曲高和寡者为雅。碌碌随众者为俗。褒眨如此分明,难怪雅士与俗人难以为伍。然而也有例外,张恨水先生笔下写过一个原来拉黄包车的暴发户李狗子,跻身“上流社会”,后让人起个雅号叫“仙松”,一些书画名家为多求几个润笔,纷纷将大作送去“雅正”“清玩”,使胸无点墨、身无雅骨的李狗子顿成“大雅之家”。历史上的封建军阀也几乎百分之百遵循一条规律:功成业就后便要网罗一些骚人墨客,风花雪月、诗酒酬唱地大行雅事。原来“雅”是可以用银钱和权势换来的。当然,这种买雅之人在真正风雅之士眼中不过是“附庸之雅”。于是,只有如陶渊明、郑板桥的博学多才、豁达恢谐、粪土王侯、洁身自好的,才算是真雅吧。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内容的更加丰富,雅俗二字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比如:家里挂油画、摆断臂维纳斯为雅,而貼年画、摆瓷菩萨则为俗;以赏西洋古典音乐为雅,而以听唱流行歌曲为俗;以跳迪斯科、探戈舞为难,以扭秧歌、耍龙灯为俗;乃至于高深英测、故作神秘为雅,以浅显明了、不加含蓄为俗等等,种种表现,难以枚举。但我们一一细究之后,会吃惊地发现。凡此种种,似乎皆有“附庸风雅”之嫌。也就是这些雅事,都有点装饰意味,是做给别人看的,以求一个雅名。尤其有些青年,结婚要买几套大部头辞书,打一两口讲究书柜,挂几幅“难得糊涂”之类的字画,然而这些东西雅是雅了,但主人却因从不使用而未能脱俗。

是真名士自风流。旧社会的军阀们附庸风雅,银钱花了不少,留下的却是令人喷饭的笑料。今天,人们已不必嫉俗如仇,与其费许多精神与金钱故作风雅,倒不如适性而为,择好而购,管他雅与俗!如能这样,无异卸掉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包袱。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