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台好戏
——阿宫腔《三姑娘》漫议
马宽厚
“三个女人一台戏”。省首届艺术节上富平县剧团推出的阿宫腔“三姑娘”,以叶家三个女儿的爱情、家庭以至精神生活的变故,使我们一睹八十年代农村女青年不屈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义无反顾地追求幸福,追求理想,追求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的曲折场面。这,才真正是一台好戏!
“大女儿换粮,二女儿盖房,三女儿换棺板埋娘”,过去经济的困苦,使叶家三姐妹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大姐跟了个村干部,什么事儿也不敢作主,动辄还要受气。“说话也要看眼色,一双袜子也倍感激”。然而,她是屈从甚至是满意的。她认为:“做女人就应入世俗,养儿做饭四季衣,祖祖辈辈老规矩,老规矩应知足,……”这确实是个知足者的典型,她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改变自己在家庭以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念头。
二姑娘嫁了个在城市“当干部”的丈夫,实际上是处于被遗弃的境地。传统习惯势力的阻拦、“好媳妇”的光荣牌,给她在精神上、行动上都套上了无情的枷锁。她时常不满于“守活寡”,想要追回与五全的爱情,但又时时表现得胆量不足,徘徊不前,把痛苦、愁闷埋在心里。当她在妹妹的鼓励、安排下与恋人相会于河边时,却又要“再等一等”。严格地讲,她与大姐的“知足”是殊途同归,没多大差别。
戏的主角三姑娘春玲是农村新的经济、文化、道德观念的代表者。葬埋母亲用了“石婶”的棺材板,她被从小许给“石婶”的大儿子庄庄。庄庄是个“东山日头西山落,只知道辣子夹蒸馍”的诚实爱劳动的青年,一切要听他妈的。春玲不满足,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事业、对理想的追求一样,是属于更高更新的一个层次。她的性格爽朗直率,不无北方女子的那种强悍劲儿。她和庄庄的弟弟社社“同学同桌同办厂”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她不怕旁人议论,不怕家庭的阻拦,“嫂子”与“小叔子”照样毫无顾忌地谈思想、谈工作,那么坦荡、纯真和自然。“弟替哥哥谈恋爱”一场,弄假成真,使她最后确定了自己的爱情。庄庄退婚,她更大胆地贴出《征婚广告》,巧妙而风趣地争得爱情的成功。较之大姐、二姐她不只文化素养、思想境界,而且胆略和智慧也显得更高。
阿宫腔为古老剧种,婉约清丽,深受我省人民群众喜爱。一台好戏可以培育一班好演员,一班好演员再加一批好剧目即可挽救、振兴一个古老剧种。时代呼唤艺术的春天,执著的追求,辛勤的劳动必定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