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陕化厂的包袱何时能卸?
13个队的农用电竟让一个企业负担10多年
华县侯坊乡李家、姚家、陈家、雷家4个大队的13个生产队的农用电竟让陕西化肥厂负担10多年。这一负担,使该厂每年要多支付电费14万元。
陕化厂水源地在侯坊乡的4个大队13个生产队境内,当地农民认为靠山应吃山,靠水应吃水,便先后拆去本队电网,丢弃农用机井,寻找种种借口,迫使陕化厂包管他们的用电、吃水和灌溉,强行将照明和动力电挂在该厂动力线上。陕化厂制止时,有的农民便剪断厂里电线,关停水泵,叫陕化厂也用不成,还挖断通往水源地的道路。开始是少数人的个别行为,最后发展成生产队的集体行动。为了维持化肥的生产,使国家不至于蒙受更大损失,陕化厂一再让步。1978年,陕化厂投资12万,给当地农民打了两口机井,解决了他们的农田灌溉问题,又用厂里的器材给各村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他们的生活用水问题,但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偷电抢电越演越烈。不少农民明目张胆地用电炉做饭,用电炉烤火取暖,加之最近几年农民集本和队办厂的越来越多,用电越来越多,陕化厂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由于农民无限度滥用陕化厂的工业用电,给该厂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损失,该厂电器设备和输电线赂长期超载运行,跳闸、电线熔断、烧坏电机和变压嚣等事故经常发生。1983年至1984年,仅两年间水源地电闸跳闸378次,电线熔断78次,烧坏电机10台,经常造成电停产。据粗略统计,从1977年至今,该厂比较大的停机共有40次,累计少生产合成氨5736吨,少生产尿素3009吨,给我省化肥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该厂领导希望华县和侯坊乡政府能帮助妥善地解决好陕化厂水源地农民用电问题,让陕化厂把背了10多年的包袱卸掉。
本报记者 翟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