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10月03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战争片的美中不足 中国第一个银幕上的贾宝玉——袁美云 “牛是很倔的……” 图片新闻 并蒂莲开相映美 立体电视(幽默画)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牛是很倔的……”

——《孩子王》拍摄花絮

漪嫄

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孩子王》中有关牛的戏并不多,然“牛”作为一种意象,从总体构思讲非常之重要。孩子王寻找牛群、寻找牛童,实际是寻找自己的位置。可是,为了拍好牛群的戏,可真是费了很大的劲儿。

拍摄孩子王第一次路遇牛群的境地原选择在公路的九十一公里处,道具部门的同志跑遍了方圆几十公里的村寨,才在离景地最近的七十七公里处找到百余头的一群牛。那天凌晨五时,副导演强小路与道具师常宝康便先走一步去赶牛。待大队人马赶上他们时,牛群已赶到八十一公里处。看来牛还真不好赶,尽管有傣族老乡帮忙,可它们不是钻进路旁的树丛吃草,便是互相抵角争斗。大伙儿心急如焚,一个个相继下车,人人手持一根树枝挥舞着、吆喝着,加入赶牛的队伍…

这场戏需要牛群迎镜走来,孩子王与老黑迎着牛群背镜走去,开拍前,摄制组的七、八个人将牛群赶到要求的位置,然后又让它们掉转头来,团团围住。只听得导演一声令下“预备——开始”,赶牛的人们猛赶两鞭,便飞跑着撤离表演区,只见一百多头牛撒开蹄子挤撞着奔突而来,犹如奔涌的浪潮,煞是壮观!拍摄的成功加之碰巧带拍上意想不到的白太阳,令人兴奋得忘却了身体的疲累。

如果说拍牛群已是不易的话,拍单独的一头牛则又有新的困难。第一天拍摄时,那头牛看见眼前的灯光便不肯前去,硬拉到镜前,待拉牛人一松开缰绳,它撒丫子便跑。三折腾两折腾天已黑死。第二天经过周密的安排,将这头牛下的小牛犊带来,才算稳住了它。

可到了实拍时,这头母牛不是不动,就是动得过早,或者它根本不转过身来。耐心的强小路手里抓了一把盐,一边慢慢喂着牛,一边用右手抚摸着牛的脖子,待它稳住了神儿,才悄悄走出画外,另一边的人此时撩逗小牛犊。画内的牛听到小牛犊的动静,便偏过头来朝牛犊走去。此镜头拍了七条,这才算拍出比较满意的结果。

至此,大家才长出了一口气,纷纷说这真是合了孩子王的一句话:“牛是很倔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