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蒂莲开相映美
——记著名电影演员张良和他的妻子王静珠
洪湘明
大凡看到过由张良、王静珠编剧,张良导演的影片《梅花巾》、《少年犯》的人们,无不为这对伉俪的亲密合作而感叹。是的,张良是辽宁人,王静珠是苏州姑娘,是什么把这两颗心连在一起了呢?
王静珠原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算得上厂内一大美人。但她把爱情献给了貌不惊人,外号叫“皮猴”的演员张良。有人说王静珠爱张良的名气。可不是么,张良因扮演董存瑞,一举成了红极一时的“影帝”。得了奖,还挨着周总理照了相。可是,没过多久,张良因说了几句公道话,被下放到东北一个连队接受改造。为了不连累王静珠,他忍痛主动疏远了这位热恋中的姑娘。王静珠见发给张良的信和电报如石沉大海,急了,打报告申请离开北京去北大荒,离张良越近越好。第一份报告没批,再打第二份,第三份……一连打了六份报告。为了表示她的决心,流着泪剪掉了她那条为扮演俄罗斯姑娘特意留下的,被同伴们羡慕至极的大辫子。终于,她来到北大荒农垦报社当了一名记者。这一年,张良立了三等功。当王静珠捧着张良立功喜报的时候,激动得哭了。
1959年,张良被“借”出来拍《战上海》。电影拍完后,他留在了八一厂。1961年春节,这对患难之友终于结为夫妻。随后,这个小家庭又相继增添了两个胖儿子,小日子打发得更是甜里加蜜。可是好景不长,1967年8月,王静珠病到了。就在医生建议她住院作癌细胞切片检查时,张良作为“漏网右派”,被开除了党籍,行政降三级,“敌我矛盾”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必须在9月15日以前,复员回东北老家。至于王静珠,如果离婚,可以回苏州,否则,跟张良一起去东北。历史又一次把这个人生中的重大课题摆到了王静珠的面前。王静珠没有半点犹豫,跟张良走!就是死,也要死在张良身边。
辽宁本溪县人民,过去因出了个张良而感到骄傲,今天又为安置张良而犯难:把他留在县城吧,违反“旨”意,送进老山沟吧,拖着病体的王静珠必死无疑。好心的人毕竟有。最后他们把张良安排在木材加工厂当工人。王静珠也作为工人家属留在了张良身边。但老天也不长眼睛,一次堆起的圆木下滑,为保护电锯,张良被砸伤了。一个伤,一个病家里又添了个小千金要人照顾。生活把他们逼到了绝地。但王静珠凭着中国妇女传统的勤劳、坚韧的美德,使这个家庭没有破散。她每天给张良洗脸穿衣……可当张良的伤稍有好转时,她却倒下了,住进医院。经检查,确诊为癌症。这不是要命么?张良麻木了。每天,背着五个月的女儿,牵着二儿子,到医院去看她。厚厚的雪地上留着一大一小两行艰难的脚印。
“张良,不能让她等死呀。不能送她去苏州?”一位干部对张良说。经他一提,麻木中的张良才想到苏州,于是凑路费把王静珠送到广州,把二儿子小女儿也留在了外婆家。他和大儿子又回到了加工厂。
打倒“四人帮”后,张良获得了新生。王静珠呢?原来闹了一场虚惊:得的不是癌症。他们在珠江电影制片厂安了家。为了感谢苏州人民政府的关怀,夫妻合写了电影《梅花巾》。随后,他们便把触角伸向了青少年,希望全社会都来理解青少年,教育青少年。从1981年起,张良与王静珠走访了许多“少管所”,写下了电影《少年犯》。他们成功了。这对事业上的伴侣,终于以强者姿态,在新时期的征途上迈出了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