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原不姓金
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堪称我国古代文坛上的一位怪杰。他所批的《水浒》、《西厢》见解独特,立论新奇,语言犀利幽默,令人绝倒,金圣叹因之而名传后世。可是,殊不知金圣叹不姓金,原名也不叫《圣叹》,他的改名易姓深含着坎坷与辛酸。
金圣叹(一六〇八——一六六一)为江苏吴县人,本姓张,名采,字若采。他才华过人,颖敏绝世,生性豪放不羁,孤傲狂怪。早年在他参加由江苏学政巡回举行的岁考时,因为他的文章超凡脱俗、独特新颖,竟被墨守陈规的主考官视为怪诞、异端,而被贬为末等,并且按清初的规定遭到黜革,便被剥夺了参加下一阶段考试的资格。
金圣叹刚想迈步仕途,便遭受这样严重的打击。他不甘心忍受扼杀与摧残,过了几年江苏学政易人,他便冒着触犯刑律与身败名裂的危险,顶用了“金人瑞”之名参加乡试之前的科考,结果竟一举高中,名列第一,成为生员(秀才)。但因此便不能恢复原姓,只得从此改姓金了。
经此反复,金圣叹深感封建科举制度的腐败与虚伪,入清以后,更出于民族气节、他便彻底断绝了进取功名的念头,而专事评著,成为名噪一时的评论家。又选取《论语》中的两喟然叹日,“颜渊为叹圣,曾点为圣叹”而取字“圣叹”。
金圣叹终生不得志,而他的结局尤为凄惨。顺治末年,金圣叹与吴县诸生员群起揭发吴县县令贪赃枉法。江苏巡抚朱国治官官相护,非但不予治罪,反而逮捕了参加检举的五名生员,生员们群情激愤,便去文庙痛哭示威。金圣叹等十三人又遭逮捕,后又被罗织罪名,竟以谋图判逆罪而被判死刑。金圣叹临刑时表现得异常从容、幽默,他环顾左右说:“砍头想必是最疼的,想不到我金圣叹竟无意之中得此机会,亲身尝试,真是难得。”说罢面带讥笑慷慨就义,时年五十三岁,表现了一个正直的封建知识分子的风骨与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