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1月02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航拍长城纪实 电视播音员身后的图像是怎样产生的 星期六 湖光渔歌共一曲 《鸳鸯楼》 工业题材巨片《解放》在长影精心摄制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湖光渔歌共一曲

——古筝曲《渔舟唱晚》

李风山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始于秦而盛于唐,史称“秦筝”,长于抒情写意。它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旋律,掌握节奏;左手在“雁柱”左侧按、滑、揉、吟来控制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体现风格。

《渔舟唱晚》是音乐界公认的优秀传统筝曲。它结构严谨,曲调优美,层次清晰,雅俗共赏,用简炼几笔便描绘了渔民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下,满载而归的欢乐情景和祖国壮美的湖光山色景致,宛如一幅“渔舟晚归,棹歌柳杨”的动人“音画”,令人心醉。

《渔舟唱晚》这一曲名,出自唐代大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佳句。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用静谧的慢板音乐,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使人仿佛看到夕阳的余辉为晴朗的天空涂上了灿烂的晚霞,一望无际的湖面,几叶扁舟隐约荡来,配以揉吟技巧,更突出了“晚”和“唱”的诗情画意,勾出了迷人的湖滨晚景,给人留下了恬淡自得的“吟唱”韵味。

第二段以欢快活泼的音调,表现了渔民乘风破浪荡桨归舟的乐观情绪和自豪神态。长音弦变音“4”的出现和花指的装饰渲染,以及转调的运用,给乐曲增添了光彩,生机盎然,使人耳目一新。

第三段以简炼的快板音乐,回旋环绕的模进音型,充满动感的旋律,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荡桨摇橹声、浪花飞溅声和渔民晚唱声。筝的花指演奏和按滑技法更为乐曲凭添了几分风韵和有声的画面。音乐在逐渐加快速度和加强力度的重复演奏中达到高潮,将渔民满怀喜悦心情,驾舟归来,悠然自得的唱晚热闹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听众的面前。接着,一个小小的尾声,把人们又引入湖滨晚景,安谧安静的意境之中,给人以曲终而意韵无穷之感,难怪一位外国竖琴家赞扬这首乐曲是“富有东方风格的世界名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