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楼》
如果人们在艺术作品里看到了你、我、他,仿佛自己置身其中,而那些司空见惯无足轻重的细节恰恰传达了你生活中难以言状的情思,你会产生相遇知己的亲切和慰藉。这样的作品人会不喜欢吗?
中年导演郑洞天把他长长的镜头平静地射进寻常人家的窗帷中、门缝里,“随意”截取了六对小夫妻半天的日常生活,拍摄了披露他们小家庭秘密的《鸳鸯楼》(青影厂摄制)。其中有因无聊和无知而时时争吵,热情大方又俗气得可爱的青工夫妇;有相敬如宾、日子平静得没有了炽烈坦诚的交流与沟通的厂长夫妇;丈夫无意、妻子多心,情感时时出现困惑的画家夫妻;有丈夫爱得热烈欲调教单纯的妻子“长大”却招来烦恼和恐惧的大男小女;有热情好客的丈夫高明满座,体贴贤惠的妻子默默操劳,夫爱妻敬配合默契的“沙龙主人”夫妇;有为未来埋头书本,现实生活单调刻板温馨欠缺的研究生夫妇。郑洞天怀着他“过来人”的宽厚,不干预、不指责、不评论,只是把具象真实的银幕形态展现在观众眼前。他们的日常生活,内心冲突和感情纠葛,折射出时代的物质生活、伦理道德、精神面貌及政冶环境的进步和变化,显示生活本身的“自然美”。
我们曾邀请文化层次不等职业不同的一些中青年夫妻和未婚伴侣看此片,喜爱和较喜爱的占90%左右。影片真正生活化的场景和音响一下子拉近了银幕和观众的距离。“明星班”学员们没有丝毫表演痕迹的表演又让人觉得格外舒畅。随着人们理性水平的提高,相当一部分观众已不满足于只在大起大落的故事中跌宕,而要求电影帮助他们理解日常生活的深广内涵。《鸳鸯楼》就试着这样做了。
(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