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鼎立之势
——奥运会纵横淡(八)
现代奥运会的90余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896年至1912年的前5届为初创阶段;1920年至1936年的5届为成熟、定型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8年的第14届奥运会起,则为奥林匹克运动高速发展的阶段。
前两阶段,美国占有绝对优势。第9届奥运会,美国获金牌22枚,超过位居第2的德国11枚,其成绩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金牌最多的田径项目中所向无敌。1至14届奥运会共有田径金牌264枚,美国独占150枚。
进入第三阶段后,美国的一统天下开始发生动摇。首先是1952年,苏联首次参加了赫尔辛基奥运会,在体操、举重、摔跤较量中连连告捷,奖牌数逼近美国。四年后的墨尔本奥运会上,美国获金牌32枚,苏联以夺37枚的殊荣首次居于奥运会金榜头名。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起,东德开始崛起。是届,它获20枚金牌,列苏美之后,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东德以多达40枚的金牌,超美逼苏,世界体坛进入三强抗衡的新时期。
一个仅有1700万人口的东欧小国,何以能与苏、美并驾齐驱?
慕尼黑奥运会,东德的田径、游泳和赛艇共获金牌13枚,占其金牌总数的65%;蒙特利尔奥运会上,三项获金牌31枚,为金牌总数的78%。其中田径得11枚金牌。超过美、苏之和、女子田径共14枚金牌,四枚为其所获,女子游泳13个单项,东德夺得11枚金牌。
田径、游泳、赛艇这三张王牌,再加上皮划艇、射击、足球等项目的坚挺实力,使东德跃上了世界体坛之巅。 (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