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12月20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冬阳正暖 图片新闻 好客的扎西(散文) 动物的话 人生终点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人生终点

——从火葬场开始的采访

刘业勇 李忠效

1975年1月,四届人大开过后,由于过度劳累,周恩来的病情继续恶化,每日便血不止。3月间,在作肠胃镜检查时,发现大肠内接近肝部位有一肿瘤。月底又再次作了手术。对于自己病情的一再恶化,周恩来是十分清楚的。作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于任何人也无法抗拒的自然法则——生老病死,周恩来的内心是坦然和无畏的。早在十几年前,周恩来就同邓颖超商定,相约死后把骨灰撤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去。这回,在得知自己的病已经不能挽救时,他又一再叮嘱说,不要保留骨灰。但是另一方面,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周恩来十分清楚自己责任的重大,自己的一进一退,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特别是在目前党和国家遭受危难之际,更是如此。党和人民迫切地需要自己坚守岗位。5月7日,周恩来到北京医院看望了谭震林等同志,并专门接见了曾在自己身边工作过的医务人员。他在谈到自己的病情时说:“我估计还有半年。”并表示“你们一定要把我的病情随时如实地告诉我,因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个交代。”从3月到9月间,据不完全统计,周恩来以重病之身与各方面人士谈话、谈工作102次,会见外宾34次,离开医院外出开会7次,在医院召开会议3次,外出看望人4次。

1975年9月间,周恩来的病情急转直下,由于癌症的消耗,体重由原来的130斤下降到几十斤,在病痛的折磨下,他连散步4分钟的力气也没有了,9月20日,医生不得不为他进行手术。就在这次手术中,发现他身上的癌瘤已向全身扩散,无法医治。为此,邓小平当即指示医疗组:“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10月下旬,医生们为周恩来再次手术。

这次手术后,周恩来再也没有能够起来。开始他还可以强撑着看报,后来便只能依靠医护人员看报了。形势在一天天恶化,医务人员常常看到他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不时地摇头叹息……

1976年元旦过后,尽管医务人员进行了全力抢救治疗,但周恩来的病情仍在继续恶化。

1月7日晚11时,当医生们来到床边进行治疗时,处于弥留之际的周恩来从昏迷中醒来,微微睁开双眼,凝视了一下,认出了其中的吴阶平医生,声音微弱地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恩来生前所说的最后几句话。

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周恩来在与病魔的搏斗中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一丝精力,怀着许许多多造福于人民的美好设想,怀着对党和国家前途深深的关切,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离开了人世。

北京市民政局机修厂接到上级下达的紧急任务,已决定火化周总理的遗体,要求在最短的时间里,突击赶制出一批不绣钢的火化工具和一台新的电动入尸车。

机修厂的同志擦去脸上悲痛的泪水,当即就设计、备料干了起来,经过一个昼夜的紧张工作,一台锃光瓦亮的入尸车装上汽车。技术员成秉仕顾不得休息,带着两个助手爬上汽车,直奔八宝山殡仪馆,亲自进行安装调试。八宝山的四台火化炉和入尸车、尸体传送带是遥控联锁自动的。为了使操作者能直接面对总理的遗体,以表达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成技术员特将联锁自动装置改成了单炉单车的单向手动。

与此同时,八宝山殡仪馆的同志们也行动起来,对第四号火化炉进行了强制冷却。还没等炉温完全降下来,火化工杨万志、刘占海等人就争先恐后地爬进炉内,进行彻底清炉。他们用工具铲掉火化炉四壁的旧耐火砖,又砌上一层新耐火砖,并在炉膛内垫上了一层厚厚的棉絮。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火化车间临时安装了一部电话,直通治丧委员会。市公安局的一名同志日夜守在这里。殡仪馆门前的广场上拉了许多电灯,晚上也如白昼。

1月11日清晨,只休息了片刻的成秉仕带领工人又来到火化间,将已经刷过油漆的车子和炉闸门又反复擦拭了几遍,又刷了一道银粉漆使它闪闪发光。上午九点钟,中央领导同志来到火化间检查火化设备。领导同志详细询问了许多问题,又看过了空车试车,对秉仕提出一个要求:“你能不能让遗体不扑通一声落下,而是缓缓地、平平稳稳地落在火化炉的炉面上?”

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一要求,象千斤重担压在成秉仕的肩上。他从七一年参加火葬场自动化设计以来,考虑的焦点是进炉快、落尸快、尸车往回退车快,以减少入尸车的受热变形。对于尸体从尸车上落到炉膛面上有三十厘米的落差而产生的摔动现象还没有来得及解决。但现在无论如何得让总理的遗体轻轻落下,决不能让总理为人民积劳成疾的身躯受任何震动。

(七)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