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9年05月11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往事深情忆耀邦 健力宝之谜 人与梅花一样清 图片新闻 世说新篇 人生絮语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人与梅花一样清

彭诚子

烈凤图爱梅尤爱雪梅,爱到天下无我的境地了。爱梅写梅,纸上留的全是梅花雪景。温馨相对冷冽,希望较之于萧杀,使人见了顿长精神。

近年来他的画传播海内外,扬我华夏文明我炎黄精神。其画是言的,但无言尽在千言里。其人是清淡的,情淡全在赤诚中,人品绘风兼得世人喜爱。一幅六尺的雪梅图,在一间豪华的宾馆里标价儿千元!于是有入说:许凤图发财了!

 凤图是邮电部五O三厂的工人,其貌酷似像鸿大师。因他平素不苟言笑,待人又谦和,众人多爱他往来。我与凤图是旧交,只是改革后人人为饭碗奔忙,一晃两年不见。如今听说他发了,心里诚惶诚恐着实放不细下,便去看他。

一间斗室,十四个平米被双人床占去少半,一侧是书橱,零乱不齐地满装着书、碑帖和字画,临窗是画案,两张写字台并起来的。中间是“胡志明小道”,可以过人、待客、摆上凳子吃饭。我连呼:“地方太窄狭了!”他却心满意足地不得了,说这就不错了,条件比老师还强哩!说话是由他的少年谈起的…

1953年,十八岁的许凤图在北京刚参加工作不久,他爱新中国新生活,儿乎每个星期天都泡在荣宝斋里,这儿挂满了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这样一些名人的字画,风格虽各有异但风骨确似相同,或将碧血凝于笔端,喧泄忧国之情,或将热望涂于纸上,企盼新生活一日千里。许凤图深深被打动了。他想买画,一问价,一年的工资都不够。他找到一个小画店,买了张善子的学生胡爽庵的虎头临摹,画来画去,自觉不错了就拿于人看,人说:“你这虎要活着至少也有八百斤!”笑他那虎画得太肥了。

他不气馁。1965年工厂从北京迁来西安,许凤图一下开了眼界。汉唐古都,地杰人灵,他先后从师叶昉桥、郭登岑,王子武、陈之中这杨一些丹青大师。

叶昉桥是他的启蒙老师。叶老是河北沧州人,每作画,必落“沧州叶氏”字样。凤图随叶老习花鸟画三年,叶老对他很是厚爱,每到凤图求学的日子,叶老便排除一切干扰,早早地守候着他了。叶老对他说:“你好学,人厚道,又能吃苦,日后必能画好!”叶老去世后,凤图又从师郭登岑。郭登岑是大师齐白石、王梦白的学生:当时住汉中。西安和汉中千里隔阻,不能常常领教。于是他将自己的画稿邮去请郭老审定、然后郭老连同批语再寄给他,如此数年如一日不辞辛苦,师生情谊日增。凤图知郭老生活贫苦,便将生活费一再节省了邮去。郭登岑是“右派”,许凤图知道,这样的联系在那个年代是冒天下大不韪的,但他等闲视之。

“以人为师,以梅为师”,凤图说,“这些先辈们做人有人格,作画有风格,然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虽清贫而气节不改,就象梅花一样,能不令人爱它吗?”他又给我讲了恩师陈之中,陈老偏爱梅,笔下也以作梅为主,来常教导凤图:描山绘水写情寄意而己,人文静了着笔也秀,人刚强了,入笔也硬:要想画好,必及把人做好!”凤图是铭刻了这话于心上的。我这才注意到他的雪梅图,就挂在墙的四周。上面题了“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香气满乾坤”这样一些词句。其中一幅画了枯枝老梅,满纸的梅蕾竟无一朵绽开的。那梅枝一波三折万般挣扎的样子。我问他那梅为何一朵不开?他收了笑意:那是“文革”中画的!

他说:梅同人一样,人有忠奸之分,梅有其本不同,不可无别也。他讲了眼下的商品经济老年画会学生上街,讲他楼观台访道士的奇遇,后来就讲到他卖画的事。

风图卖画卖得有别.卖给外国人贵,卖给中国人便宜、有意地便宜.

凤图数日挥洒得画一幅,换金数十元,这财也着实发得忒慢.

去年春节市上办书画展,名流们舞墨挥毫云集助兴。凤图也去了.一般中流画家都把笔上物标了重价,以此来强调“自我价值”。唯他,每张宣纸雪梅图只收三元钱.主办人惊讶不已,他只笑说:

“大过年的,让大家高兴一下!”带去的和现场所画的,风抢。

“为爱梅花月,终宵不肯眠,”许凤图发了吗?如此,许凤图发不了!

我在想为什么一位普通的工人竟能在商品世界里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一门心地追求真理和良知呢?三十六年的磨砺,如今他己年过半百,确仍在为美化生活不倦地耕耘着。

五四前夕,他破例作了一幅长轴,那画上有枯梅新梅繁梅山梅疏梅野梅江梅圆梅,只不见官梅与盆梅,那梅花千朵万朵,朵朵呈喇叭状,竞都齐齐儿怒放着。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