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尽陕西面食
西安电力机械厂 朱龙蛟
妻说俺命贱,且常挂在口头。
老实说,俺就是口粗。人前一立,瞧这一米八一的披挂,157斤的块头,加上一脸福相,让人很容易产生顿顿吃香喝辣的感觉呢!
其实,俺没有那好福气,经济也不允许。俺是北方人,老家有一条有名的高高在上的河流。这条河让俺受益受害,同时也塑造了俺开放型的性格。不会吃和能吃苦在那里是一样的有名,俺是河南人。
就俺的胃口来说,海味不嫌腥,烤鸭不嫌腻,五谷杂粮不挑剔,就是槐花榆钱儿焖麦饭也能美得半醉。有个成语叫“人云亦云”,俺觉得也应该造个成语叫“人食亦食”,来形容俺这样的“美食家”。
俺有好多藏书,多是一套一套的食谱、菜肴。俺最喜欢陕西面食,一套四本的陕西菜谱,可以说是俺的生活大全。陕西面食很有特色,一般分煮泡馍类、油炸类、烙烤类、蒸煮类、稀食类。牛羊肉煮馍、柿面糊塌、乾县锅盔、石头馍、米面凉皮、麻食面、辣子蒜羊血、宝鸡油茶,可谓是这几类的代表。俺这人手笨心不笨,悟性还算可以。一般人照食谱做饭,多是循规蹈矩照葫芦画瓢,结果未必中人意。俺看食谱,则是依瓢画葫芦,创新不离经,学古不留俗,求的是个神似。没有明矾、蔻仁、苹拨、丁香之类,就简去其繁,照样开俺的宴席。一来二去,总结出一条哲理,这就叫因“口”制宜,实“是”求“吃”。
陕西有一种很粗犷的面食,叫老鸹头。菜谱有过记载,称为拨鱼,为觅得正宗技艺,我经常向农民家子弟讨教,严肃之态俨然考古。一日,友人相告单位雇用民工常以此为食,俺买瓶老酒去凑份子,赚得一顿大吞大嚼。不仅领略到了地道的老鸹头那独特的色、香、味,而且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古人云,学无止境。可我认为吃也无止境。陕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朝一代,一村一店的吃法都各有特色。所以,俺有一个计划,那就是张开我的胃口,吃尽陕西面食。也许将来会有美食家的比赛,或许俺还能捞个“奖碗”“奖锅”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