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1月25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黄总编” 户枢也蠹 图片新闻 锦堂春慢·古城迎春 谢村黄酒 梅先天下春 图片新闻 盛行不衰的中山装 新春联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黄总编”

张智泉

黄总编,好大的牌子,哪一级新闻单位的总编?

嘿!把人真蒙住了。哪呀,他叫黄俊杰,是宝天段山区柿树林车站值班员,因他主办编辑车站黑板报,职工们都戏称他“黄总编”。

板报的组稿、编辑、书写全出自他一人之手,掐指头数数,打1985年以来已经办了75期了,月月坚持,不容易呀。

说实在的,“黄总编”这个人长得太一般化了,个头一米六零朝下,按当今姑娘找对象,该列入“三等残废”之列。幸运的是“黄总编”已在七十年代婚配,娃都大了,到九十年代再不为个子矮发愁找对象。常言道:人不可貌相,这话用到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别小瞧“黄总编”人长得不怎样,可写字作文章两刷子呱呱叫,不服不行。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写得漂漂亮亮,有胳膊有腿,精神昂扬,叫人一看便喜欢。就凭这一手,他当黑板报的总编还有啥说的。

别小看这黑板报,发挥的作用大着哪。

山沟里,比不上城里文化生活热闹。城里电影院、戏院、新华书店……只要你有人民币,随便进出。山里人就没这个福份了,鸟窝大个地方,转来转去还是原地踏步。闭塞的山区,单调的生活使这块黑板报成了职工的宝贝,成了车站信息交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表扬好人好事,保证安全生产的宣传阵地。每出一期,职工们都围成堆,品头论足,指指点点,欣赏一番,兴趣蛮大。

为了把黑板报办得生动活泼,让职工们精神上得到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启发,“黄总编”真是费尽了心思。有一年,夏季瓜果运输旺季,有些路内职工和当地农民趁机向站停货车押运人索要瓜果,他就编写了一组小品文,进行法制宣传,用辛辣的文字劝阻群众不要干损坏铁路声誉的事,并配上罚款制度,登在黑板上。别看不起“黄总编”这块小黑板,他扬正制恶,给人信念和力量。去年12月份一天夜里,一趟客车在柿树林车站临时停车,有两个抢劫犯在车上将旅客4000多元抢劫后逃跑,车站职工发现后临危不惧,勇斗歹徒,同驻站公安一道制服抢劫犯,这难道与“黄总编”的板报无关吗?

他这个“总编”也当得苦,尽管他为了工作而风风火火,然而有谁知道他家有一本念不动的经。他家住渭南良田乡,婆娘带两个孩子种田,一个儿子患呆痴病,为了给儿子看病,几年来,工资、奖金全填到这个“窟窿”里了,到头来,病没看好,去年儿子外出还丢了,家里婆娘哭,娃娃叫,他疯了似地找了个遍,快一年了也没找回来。为此,他操白了头。十八岁的儿子不见了,作父亲的心头该有多难过和悲伤。就这,这么大的事他装在心里,没有向领导和同志们说,一回到车站就埋头工作,当他的“总编”,编他的小黑板。谁知道他的心头有这么多的苦,有这么多的难,有这么重的伤痕。

他的工作是默默奉献的,是平凡而细小的,他的名字是鲜为人知的,但他的内心是深沉的,是博爱的。他用个人的心血弥补近几年职工思想滑坡的空档,这种能量的释放是无法算经济账的。

本报与商洛工商银行合办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