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2月13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车景 黄土地上的人与神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青年与贺年片 图片新闻 关中小子 灯 关键在“点”字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黄土地上的人与神

——陕北文化现象一瞥

韩庚

陕北高原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古朴淳厚的民风社情吸引着人们。然而,在九十年代的今天,这里另外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沉思——这就是众多的庙宇和人们异乎寻常的修庙建观热情。

在黄土的腹地,随处可闻钟磬声声,铁马叮当。这些庙宇中有属于文物古迹之类如佳县白云山、神木二郎山、榆林青云山、延安清凉山庙宇群等,也有解放后已衰落颓败,近几年香火又盛的城隍庙、山神庙,更有大大小小新建和在建的各类庙宇。这些庙宇,县城有,乡镇有,穷乡僻壤的村落、甚至黄土旮旯里也有,只是规模大小不同罢了。在榆林境内西夏北宋永乐大战遗址龙泉寨山顶上,满坡的荒草中两股胶皮电线越沟跨梁直奔峁顶。追随到电线尽头,方知这是为一座关帝庙而架的专线。庙不大,无人看守的殿门大开,门廊和神龛前的电灯明晃晃地亮着,仿佛要与头顶的大太阳媲美。

庙多,神就多。信神的人也多。

陕北老乡把各种神明一律称为“神神”,大小庙宇所敬的“神神”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包。有“历代祖师之神位”、“天地三界七方万灵真宰过去先灵之神位”;有“大天药王”、“黄云虎老仙”、“黑虎灵官”、“红白师爷”、“白马天神”、“韦驮老爷”、“红云老仙”、“火龙将军”、“增福财喜贵运神”,加上人们常见的如来、龙王、关帝、八仙、送子娘娘等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神神”群落。

在这些泥塑、木塑的神像前,无一例外地供奉着麻花、蒸馍、水果罐头等贡品。随着磕头求签者微薄的布施(一般是三两毛钱)投入木箱,守堂的懒洋洋地敲几下铁磬,余音绕梁之际,人与神似乎得到了短暂的沟通和无言的默契。

也有豪富又心诚之人布施时出手大方,但这要取决于所供“神神”是否灵验。在米脂的车马店里,几个驴贩子颇为神秘地告诉我们说,他们跑生意之前,先要到黑龙潭的龙王爷前,烧香许愿,答应无论赚钱多少,与神平分。然后才放开胆去跑生意,一旦大赚,立马到黑龙潭还愿,挣一万给神五千,挣三千给一千五,毫不犹豫,毫不心痛,毫不手软!你想,没“神神”保佑,能赚这么多钱吗?

从这些虔诚的贩驴者身上,从这些形形色色杂乱的众神中,我们似乎可以悟到些什么?开放了,搞活了,人们不但有了温饱也有了积蓄,哗哗数钞票的心情是怡然自得的。然而,由于一时摆脱不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旧观念束缚,他们并没归功于党的开放政策,而是归功于主宰命运的天和神。他们的身子进入了现代商品经济时代,但双脚仍陷在封建主义的泥潭中。正是这种经济行为的开放性和文化心态的保守性构成的共生现象,给诸如“黑龙大王”一类神灵和庙宇带来了巨额收益。

在陕北,翻建重修和新建庙宇大都是民间自愿捐钱捐物,再推选领导人负责组织实施的。在榆林城北古时重隘镇北台下,一座新的庙宇正在拔地而起,施工的民工说,已经竣工的大戏台和钟楼是两个建筑队包工头各捐资一万元建的,大殿、偏殿、后殿是四乡八镇的老百娃集资修的,出钱多少完全由各人经济情况和对“神神”的敬重程度自定。庙宇完工以后无论谁家出钱多少,均要在碑或铸铁钟上刻名留记,以永垂千史,让后人知道当年谁为建庙修庙出过力。

陕北高原神奇博大而又深沉,寂静厚重的黄土中埋藏着宝贵的煤炭和石油。在这片土地上,钻塔已经竖起,铁轨正在挺进,高尔夫呢、牛仔裤、变色镜、永芳之类舶来品也在后生女子中流行。今天人类已致力于模拟思维、生物工程、基本粒子、航天工业等高尖端科技的研究开发,现代文明正在大步向这里走来,人们的文化心态却是如此的不协调,对此,难道不应引起我们的警觉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