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2月27日
头版
01

伪劣品充斥市场消费者深受其害

去年元月至今消费者投诉三二三零件

本报讯 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广大消费者深受其害。1989年元月至今年元月,消费者共向省消费者协会投诉3230件,受其害而懒得投诉的那就更多了。

按商品分类,投诉中家电产品占48.17%,食品占24.7%,日用百货占13.7%,家用机械占6.9%,服务占2.7%,其它占3.83%。

投诉主要反映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伪劣。伪劣商品横行市场。工业品有,农副产品也有。生活消费伪劣品害人不浅,化肥、农药、种子、水泥等生产资料伪劣品更是祸国殃民。去年9月西安市消费者协会对该市16家酱油、醋生产厂进行检查,其结果是9家酱油无一合格,7种醋三种不合格,有的醋细菌超标11倍。假冒伪劣彩电冰箱也不少,流散在全省各地的“日芝”冰箱,不起动不制冷。假冒伪劣鞋问题则更严重,市面上的个体、集体、国营(主要是出租柜台)企业,几乎都有销售假冒伪劣皮鞋和仿皮鞋的。消费者买上穿不到几天,甚至几小时就掉底、断底、折帮,细看根本不是皮或仿皮,而是牛皮纸、板纸、人造革或再生胶。鞋无厂名、厂址、合格证。二是工业产品质量“三包”不落实,消费者修、换无门。三是衡器失准。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国营、集体、个体都有,有的还挂有文明单位的牌子。象西安十九粮店这一向在“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里有影”的老先进单位,去年12月,西安市消费者协会对其销售的罐罐馍进行检查,结果每五百克就少六十克。短斤少两,个体户则更甚,且是“大刀杀人”。有的人买一斤香蕉就短5两。那些沿街叫卖的,晚上摆摊的,高喊大降价的,几乎每秤必短,即是发现了也蛮不讲理,顾客只得自认倒霉。 本报记者 翟龙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