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王允杰
陕西钢厂二轧车间轧机早班班长王允杰,是省政府命名的先进班组长。这位1955年生,属羊的人,虽然性格腼腆,但干起活来却很泼辣。人们都说他有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儿。
事情还得从他动手术说起。
1988年7月一次意外事故,他右手臂尺骨、桡骨同时粉碎性骨折,手术时,他体内植入两块不锈钢夹板固定。按医嘱:一年后再手术取出,这期间不宜做强体力劳动。
常言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他手术后不满50天便换上工作服回到班上,最后硬是被车间主任及工段长竭力劝回。当时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有人说:“这家伙真是特殊材料组成的人。”语气里充满了钦佩与惊叹之情。也有人说:“这货傻瓜,趁这机会不休它个一年半载,也得让领导给换个工种。”他没有做“聪明”人。没几天,在他的软磨硬缠下,领导只好点头,并嘱咐:“悠着劲干,动动嘴就行了。”可他把这话当了耳旁风,干起来就玩了真的。
此时,他手术还不满百天呢!
不知道他有这段经历的人,谁会相信这位在轧机旁跳来跳去的矫健身影和轮起大锤仍不愧“甲班第一锤”的剽悍劲儿的身躯里,还有两块不应属于人体的异物——钢夹板。
当他用夹钳翻转上千度的红钢时,那两块导热快的金属会吸热、扩散,工友们关心地说:“你离远点,我们来!”他却说:“没事,只是麻点。”这真叫人哭笑不得。
当轮起二十四磅锤打上十几下时,工友们心疼地说:“你跟我们不一样,别逞强了!”他又说:“没事,活动活动筋骨才恢复得快!”
一年了,该取出钢夹板了。但他又三次推迟手术。第一次是“三夏”期间,家在农村的职工回家夏收去了,人员骤减,他就主动放弃去医院。第二次是工段调整班组长,人手不足,他又请缨继续干了甲班班长。第三次是每年一度的质量月,他说:“班上的几个调整工才上手,技术上差点,我把质量月过了再去吧。”
他10月4日住院观察,11日手术。由于手术中出现失误,他休克在手术台上。手术后三天,他仍高烧不退,去医院探视他的领导和工人都隐隐约约地觉得:这小伙子怕再也不能返回生产一线了。
11月1日,当甲班工人在会议室里开班前会时,王允杰又神奇地出现了。看着他手臂上那两条粉红色的疤痕和腊黄的脸,人们耽心:他能干么?
然而,好汉依如当年勇,他又象往日那样玩命地干上了。
由于他的模范带头作用,他所在的小组产量高出车间其他班组1500多吨。质量、成材率、能耗等各项指标亦获全优。他所领导的甲班又连续四年被省冶金厅命名为“双文明”班组。 (成培德)
王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