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有个“秦川牛”
银笙 高邑
在以“白菜心”著称的关中名城三原,他曾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然而,他的正直、勤奋和才学却有目共睹。十多年来,他怀着对人民,对故乡的爱,为提高三原的知名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分配到延安地区政法机关工作。我们因为拜倒在李白、杜甫门下,便互相熟识起来。他长得白皙、英俊,很有风度,却不善言词,未语脸先红,腼腆得象个大姑娘。我甚至怀疑那些发表在中央和省内外报刊电台上的感情奔放、如火如荼的诗篇,是不是出 自于他的手笔!
他调回故乡三原,来信总说三原多么美,惹得人梦牵魂绕,直想去看一看。
有一次路过三原,专程去拜会他,他不在。透过窗纸的破洞往里一瞧,在墙皮剥落的角落,一张木板,一床旧被,一条长桌,一只破椅。他就是在这样的陋室里,写出了秦腔现代戏《红岭新医》(与人合作),在省文艺调演大会上荣获优秀剧目奖;写出了感人肺腑的小说《难忘的小清河》,在北京荣获建国以来首届“红烛奖”。
他不是个浅尝辄止的安分角色,探索精神强。他写散文、写杂文、写歌词、写报告文学、写故事传说……甚至写新闻报道,十八般武艺,样样能来,有的还挺有造诣。他写的散文获过一次奖,他写的报告文学获过六次奖,他写的新闻报道获过“陕西日报好新闻作品奖”。有人说他天分好,那是不了解他。他的收获,都是呕心沥血、笔耕不辍的结果。深夜十二点以前,他书案的灯总是亮着。隆冬,他穿得厚厚的,身旁放一个半燃半灭的火炉;酷夏,仅着条裤头,肩上搭一条半干半湿的毛巾。寒来暑往,一晃十余年,绝少有例外。他的报告文学集《深沉的爱》出版后,省内外报刊发表评论十多篇,决不是偶然的。
他有个笔名叫秦川牛,名副其实!他写作严谨,功底深厚,落笔如行云流水。他好学上进,兴趣广泛,既不恃才傲物,又不随波逐流。他象一头体健力大的秦川牛,脚踩黄土,身披风尘,为他热爱的三原县、三原人民辛勤耕耘。他把他对三原的爱,对三原人民的爱,对三原振兴的欢悦、渴望和憧憬,一起融入他的作品。我们了解三原改革开放的变化,经济发展的硕果,城乡面貌的更新,三大公司的崛起,风土人情的掌故,名贵特产的轶闻……绝大部分,都是以他在报刊上发表的那些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作品中得知的。
他为三原办小报,办得有声有色,朋友们也为他高兴。因为通过接触各行各业各类人物,他的性格变得豪爽豁达。与人交往,老是捧出一颗赤裸裸、热腾腾的心,没少吃亏,他却至今不悔。
他,就是我省中年作家、《三原报》副总编吴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