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赶出去”和“请进来”
最近,报载国家技术监督局局长徐志坚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国家将用三年时间,将伪劣商品赶出国营商店”。读罢,精神为之一振。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这一直是生意人标榜的信条,但在旧中国,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只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当国营商店成为商品市场的主渠道时,才真正成为了现实。年纪大点的人都记得,五、六十年代,在国营商店买东西,谁要讨个价,那还不叫人笑掉牙!至于以假充真,短斤少两的现象就更是少见了。所以国营商店自然就成为人们心目中“货真价实”的金字招牌。可是近几年来,在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冲击下,弄虚作假的歪风盛行,不少国营商店服务态度下降,伪劣商品日增。于是,国营商店这块金字招牌在顾客的心里也就渐渐暗淡了起来。现在,党和政府下决心把伪劣商品赶出国营商店的柜台,这无疑是利国利民,也有利于提高国营商店声誉,更好地发挥国营商业的主渠道作用,进而推动全社会扫除伪劣商品的英明之举。
但是,怎样才能把伪劣商品赶出国营商店呢?我觉得除了采取扫荡、曝光、截流、堵源等行政和组织措施外(当然,这些措施是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更迫切的则是要把“身在三尺柜台,心系广大顾客”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请回来”。细细思量,国营商店一般都有可靠的进货渠道,检验手段,管理制度,假若不是领导经营思想不对头,单纯为了赚钱胡乱出租柜台,某些职工经不起糖弹的诱惑,为“伪”作伥,何以能让伪劣商品长驱直入,只扫不尽呢?所以,这内因恐怕是起主导作用的。因此,只有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服务顾客的商业宗旨回归商店,植根于职工头脑,才能真正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否则,你这里赶,他那里迎,你这厢堵,他那厢开,这伪劣商品又怎样能被彻底赶走呢?! (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