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7月12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黄世炎掠影 出书与读书 图片新闻 扇史趣话 度尽劫波桥仍在 卢沟桥雄姿 梦的风俗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出书与读书

薛海春

近去都市感慨万千。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市井繁华,胜过当年。因要给孩子买书,便去了书店,不料那里的情状使我愕然:卖书者相聚聊天,买书者寥寥无几。转了几条大街,进了几次书店,书还是没有买到。但映入眼帘的景象却别开生面,书店内套百货部,书店兼设小吃部,流行歌曲,情意绵绵,吸引着顾客。这也许是书市暂时“疲软”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

愚人常爱愚想,世界之大,天地之广,物体之丰,人才之众,哪一个人,哪一件事与书能够无关,书籍记载着历史,历史发展着书籍,时代越发展,书籍越丰富。孔丘老先生的《论语》中,对书籍和学习是多么重视,后来书籍虽遭秦火之厄,但还是呈现出汹涌澎湃的生气。清代乾隆年间,历时十载而修成的《四库全书》,收书竟达三千五百余种,七万九千三百多卷。当今社会在飞速前进,科技文化在迅猛发展,书籍越来越被人们热衷。不重视书籍的民族,哪个不跌大跟斗?我们这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这方面的教训何尝不是巨创痛深!

然而巨创并未使某些人猛省,痛深并未使某些人警觉。知识价值如何?在金钱至上面前,它简直可怜得象个弃儿。书籍的盛衰如何?且看看繁华街市上那蜷缩一隅的书店,再看看面有饥色的书架,便一目了然。读书无用论的沉渣,又不时泛起,嘲笑看没有黄全屋没有颜如玉却有清贫却有忧患精神的文字集成。

这不能不教人喟然一叹了。

少了可读之书,只能带来愚昧和落后;少了读书之人,方才是我们民族的一大损失。教训在,今日在,当只争朝夕,让书籍为我们的现代化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书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营养品”。列宁有“书籍是巨大的力量。”之说,高尔基有“书籍是知识的源泉”之语,都对书籍的作用作了精辟的论述,书可以给人以智慧,书可以给人以力量,书可以给人以启示,书以使人摆脱困境,书可以使人奋发向上。

出好书,读好书,多出书,多读书,正是我们民族所应具备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