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尽劫波桥仍在
聂建明
还在中学念书时,就知道了卢沟桥,但从未见过它。那时,在一个少年纯净的记忆里,便有了卢沟桥的一种印象:它既是座耻辱的桥,又是座骄傲的桥。耻辱的是东洋人在这座桥上向神州开枪开炮,让四万万龙的传人又添一段遭受外侮的历史;骄傲的是以我们胜利告终的八年抗战,也是从这座桥上发端的。随着年龄渐长,卢沟桥的形象在我的思维空间又经过多次的幻化和再造,因而,我总想见见这座同我们民族近代命运密切关联的、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桥。今年六月,我终于有机会来到卢沟桥前,并在它的左右上下仔细地看个够。
从外观看,它确无精彩之处,其造型简单得可以说是平铺直叙,优美、精巧、雄伟、潇洒等字眼,在桥上绝无落脚之处。从上往下看,凭栏一道平直的砖线下,就是10个船形的稳固桥身的砖墩了,两岸蒿草芨芨,河床干涸无波,给人以阅尽沧桑的历史感;从下往上看,并排的10孔拱型桥洞,极象渭北高原上的一溜砖箍窑,一付朴拙模样,但却透出一种艰韧的生命力;而左右望去,10米桥面,方石垫道,百丈桥身,青砖筑体,当年战时的弹痕火迹已分辨不出,唯有桥上轻风,与人诉说着当年的干戈荣辱、磨难与忧患。看到这里,我似乎才看懂了卢沟桥,看出了它通身蕴藏的一种刚毅、一种倔犟、一种凝重、一种自信,这该是卢沟桥的特质吧?其实卢沟桥的履历又何尝不是我们民族的履历呢?卢沟桥的特质又何尝不是我们民族的特质呢?不然的话,当年它怎能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挫败强敌,自立到今天呢;不然的话,它怎能历经天灾人祸,横卧人间八百年呢?而同时,卢沟桥又给了我们多少思索:为什么别人敢欺侮我们,为什么我们能赢得战争,以及战争后的种种思考。卢沟桥啊,你一定也为此深思过吧,因为我们的民族已开始发愤、矢志改革,我想,你既然有处劣势而败强敌的昨日,就一定有处落后而奔向富强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