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风俗
岚枫
几千年来,人们对于做梦这种精神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周公圆梦”到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人们一直在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对梦进行研究探讨,从而得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结论。
生活在秦巴山区的陕南人,对于梦的种种理论知之甚少,但对梦的兴趣却一直很浓厚。
人们对梦的来源有多种多样的解释。有“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有“神仙托梦点化凡人”;也有“恶鬼缠身所至”,还有“过世的亲人借梦相会”等等说法。针对各种原因产生的梦,人们便有了各种对付方法。经常做恶梦,便以为是丢了魂,夜里站在门上连续三晚“叫魂”;梦见掉牙,便认为是父母有难,起床后不能讲话,去米坛里抓一撮米,掉上牙,将米抛于房顶,掉下牙,将米放入门枢之内,等等,不一而足。有时,人们也并不以梦之好坏论吉凶,比如梦见亲人死亡,便是好梦,主健康;梦见别人娶亲,便是坏梦,要倒霉,源之于“梦凶得吉,梦吉得凶。”平日若有人给你讲他做的梦如何如何,听者一定要从好的方面去圆,这不仅是出于礼貌,而且是做梦者想从别人口中讨吉祥,果真圆得好他还要再三道谢,口称“多谢您金口玉言!”
最有意思的是寄梦,陕南有一种植物叫梦花,不少人家房前屋后都长得有。据说做梦如果有不祥之兆,起床后水米不要沾牙,也不要同别人说话,只须在梦花儿枝条上挽个圈儿,便能逢凶化吉。
当然,这些梦的风俗都不乏迷信色彩,但透过这层纱雾,我们也不难看出纯朴的陕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对恶的厌恶和憎恨,以及处世和生活的哲理。这种梦的风俗同时也是陕南人文化心态,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形态的一种曲折反映。研究一下这种风俗的实质,对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陕南,也是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