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9月11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心愿(小说) 我的文学祭 图片新闻 狼(散文) 肃然起敬 扬场 姑娘追 高原飞瀑 草木小记(散文诗) 为了树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我的文学祭

韩起

葱葱茏茏的八百里秦川,生于斯,长于斯。自从去了一次大沙漠,便心下大悟,产生了一个中篇小说《大漠魂》。写了一队陷落大漠的人们,为了求生苦斗不息。我写得热情,写得入迷。我写了对自己生命历程的感受。

童年,伴了青灯与星月,慈母以那些牛郎织女之类的故事哺育了我最初的文学素养。1960年,不满18岁的少年仿佛做贼似的,便偷偷地写了一篇小说,化名沆浩,偷偷地寄给《宝鸡日报》,并且注明“不要退稿”。惴惴的心不平静了许久,然后便忘却了。过了半个月,路经学校收发室,忽然发现市报寄来的信件,匕面赫然署着“沆浩”。仿佛倏地坠入深渊,心里呐喊了一声:“退稿!”竟不敢看,一把抓来塞进衣兜,脸一阵儿冷一阵儿热的。晚上无人处折开信,竟是报纸。抽出一看,我的天,小说发表了。

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

文化大革命了,大字报向我袭来,扑天盖地的。然后是结婚。我于是又开始了写作的历程。韩愈教子说:“才成于专,毁于杂。”我信其非虚,专心致志地读书写作。妻子成为我的忠实的读者,陪伴我青灯黄卷地奋斗。每写一篇小说,她都先读了。好了,她会激动,会静静地评论一番。“这篇写得好,有生活。人物也活了。”她说,“寄出去吧。寄哪儿?”写得不理想了,她也会笑一笑,放下稿子,拾起针线活计,勾着头半天不说话。追问急了,方说:“这篇说实话不怎么样,有点胡编。”停停,抬起关,凝视我,不好意思地又说,“要不,你寄出去试试?反正不一定发。”后来证明,百分之九十被她言中了。一个初中文化程度的她,读了那么多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文学鉴赏力之高,令一位评论家的朋友都赞不绝口。她常说:“你还是要写生活。最好主人公有个生活中的模特。你看你的《工人》、《鸽子》、《金柱子》都有现成的模特,写得多好,多生动。你胡编的那些,我看就差远了。”我不以为然:“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模特?”她莞尔一笑:“我不是一个?”小说发表了,她总是喜不自胜,至少都看三遍,连错白字都更正了,然后又是一番评论。她输给了我从事文学创作的光和热。

妻子不喜欢我写“恶”,她喜欢我写“善”,写“美”。她像母亲一样,是善与美的化身。

呜呼,人不难相爱,难于相知。母亲和妻子熔铸了我创作的个性,她们是我文学道路上真正的恩师。今年,短短的两个月之内,妻子与老母先后离我而去。当我挺立在悲痛的深渊写这篇短文时,我想,就按她们教导我的路子勤恳笔耕下去,或许也算是对慈母贤妻的一个悼念吧!开历史之先河,是为文学祭。

韩起,原在汉中0一二系统任干部,后调至作协陕西分会任理事。主要从事工业题材的小说创作。兼顾报告文学、散文、评论。出版小说集《青青的竹》,中篇小说《大漠魂》、《玉兰梦》等。

编者按《文苑》自本期起开设“厂报副刊作品选登”栏目,欢迎各基层报纸将自己副刊的优秀作品向本栏推荐。推荐稿请注明邮政编码,作者真实姓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