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桃精神在这里闪光
一提起西北国棉一厂,许多人都知道有个赵梦桃,有个赵梦桃小组。然而,也许大家还不知道,在国棉一厂的织布车间,还有一个早在1977年就被厂党委命名为“标兵小组”的乙班五组。多年来,这个组形成了独有的鲜明特色:骨干团结,紧迫感强。组员不论新老,精神面貌都一样,个个技术达到优一级,成为生产上的尖子和能手。不论人走到哪里,都会把好组风传到哪里。
去年6月,同班六组有人认为:织乙五组任务完成的出色,是因为他们的机台好管理。针对这种情况,小组姐妹们经过思考和讨论,以大局为重,毅然提出与六组进行集体大换车。一时车间哗然,有人说出风头,小心栽跟头。车间领导也担心:织乙五组倒下去,怎么向厂里交待?
可是,该组并没有围着荣誉、经济得失兜圈子。换车后,面对客观条件差等因素,她们每天提前30分钟进车间,多查看、多探讨。班中停台多,他们勤巡回严把关。硬是凭着娴熟的技术,不甘落后的决心,在大换车后的第一个月,就节约次布31匹,超产6283米,甩掉了原六组计划完成差的帽子。
这个组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注意发挥“四长”带头作用。她们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求组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组员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二是完成任务干在前;有了困难抢在前;团结互助搞在前;思想工作做在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党小组长王淑琴,上班早来晚走,班中工作不分界限,哪里停台多、坏布多,她就出现在哪里,以勤恳的工作态度,被姐妹们称之为“老黄牛”。在她的带动下,生产组长、工会组长都能起到表率作用,在组员中树立了榜样。
该组通过班前看情绪;班中看干劲;关键时刻看表现;生活会上听发言;闲谈之中听意见来观察组员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坚持“五做到”、“六必访”的制度和方法。
有一次,他们发现踏实肯干的刘亚玲一段时间愁眉苦脸,工作时间提不起劲,经过询问,得知亚玲的母亲因长期患病,家中开销比较拮据,现在母亲又住院,眼下急需用钱。她们一边安慰小刘,一边商量解决办法。把小组劳动竞赛得来的30元钱和组织上补助的30元钱,送到铜川亚玲的家里。亚玲和她的母亲望着这60元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从此,亚玲干的更踏实了。织乙五组就是这样用爱心去关怀小组的每一个姐妹。赵梦桃同志那种不让一个姐妹掉队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莫勇殷玉 宗阳正谦)
图为织乙五组的成员